等这些年轻人们成为各加盟国军队顶梁柱和领导者的时候,分歧自然能够弥合,各加盟国军队的融合也是水到渠成。
所以陆军元帅内德&iddot;史密斯主动请辞军职,专心筹建陆军军官学院。
陆军军官学院管理权挂靠在名存实亡的联盟陆军总部上,由老元帅亲自担任校长。
这样能保证不偏不倚,不因学校位于圭土城就对联省共有所优待。
老元帅的最初计划是五个加盟国,每年每科每国招收10名学员,每一级150名学员,毕业后打乱分配到各加盟国军队去。
这一招“掺沙子”遭到了各加盟国军队的强烈抵制,维内塔陆军第一个跳出唱反调。
维内塔人坚决不接受自家儿郎被送到“盟国”去,更不接受“盟国”出身的军官进入维内塔军队。
在这一点上,诸共和国陆军难得达成一致。
无奈之下,老元帅只好暂时搁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想法。
只在校章里保留[条件允许时,应不因毕业学员的籍贯,合理分配他们的去向]的条款,希望将来有一天诸共和国能够和睦友爱,启用这条规定。
因此,陆院毕业生一向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温特斯是维内塔人,自然要回维内塔。
老元帅的计划,效果并不理想。至少二十六年后,诸共和国军队还是各自为政。
也多少起到一些作用:军官生们接受了数年大联盟主义的熏陶,即使不支持大联盟主义,也至少对大联盟主义持同情的态度。
温特斯就是典型的票友型大联盟主义赞同者。
但还是那句话,计划没有变化快。
老元帅刚退下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联盟的势力伸展到大洋之外,海外利益迫切需要保护。
所以毕业生的分配去向又多出一条海外派遣。
这时候,每年150名学员肯定不够。无论是谁都不会接受自家子弟被送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