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或许也不用那么麻烦,有可能在我们拿下几个部落之后,其他部落就会望风而降了,我对此持乐观态度,阿拉伯人可能不会像你认为的那么富有抵抗精神。”
钱天敦的乐观当然也有事实依据,除了穿越前那个旧时空的认知以外,他也专门就此咨询过希胡人,当初是如何臣服于奥斯曼国。
而希胡人的答案也是让他吃了一惊,奥斯曼国对阿拉伯半岛的征服,并不是依靠军队一寸一寸打下来的,他们当初也只是征服了半岛上几个比较大的部落,然后用这些大部落的投降去胁迫希胡这样的中小部落就范。
包括希胡在内的很多小部落,最后实际上都是望风而降,并没有做出什么实际抵抗。而奥斯曼国也履行了他们劝降的承诺,给这些部落保留了基本的自治权,没有在这些地方设立官府。
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期内,阿拉伯人并没有形成一个能够统御整个半岛地区的国家,导致众多的部落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
虽然也有一些部落结成了军事性质的同盟,但在面对奥斯曼这样的大国时,这种脆弱的同盟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一旦其中一环被攻破,往往整个同盟就会因此而土崩瓦解。
所以钱天敦在制定行动计划时,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认为将会遭遇到的抵抗力度不会太大,只需按部就班地击败几个主要对手,控制一些关键地区,就可以迅速达成行动目标了。
钱天敦见石迪文并未反驳,便继续说道:“这其实是个滚雪球的过程,只要有人选择了臣服,那么后续也会有其他部落跟风。对阿拉伯人来说,宣誓效忠奥斯曼或者其他国家,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他们想要的只是继续保留部落体制,维持千百年来的自治而已。”
石迪文道:“但你肯定不会让这些部落继续维持自治,对吧?”
钱天敦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自顾自地说起了另一件事:“希胡国成立以后,需要设立很多部门来管理国家,因而会有大量空缺的官职。希胡本身没有这么多合适的人才来填补空缺,所以面向外界广纳贤士,或许是一个好办法。”
“这样做不仅可以完善希胡国的官僚体系建设,同时也能让其他部落成为与希胡国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这些阿拉伯人会很快意识到,将自己的部落置于国家管理之下,会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