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的话,可能是我自己开过签售会吧。”织田作面无表情地诉说过往经历,听完他接下来的话,叶藏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织田作是以笔杆子吃饭的,有一定国民度的作家。

他讲的故事朴实而又动人。

“我出道是在得了新人奖之后,跟绝大多数的新人作家不同,”织田作解释,“他们在参赛之前,往往拥有自己的博客界面,或是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是网站的专业写手,我当时得奖,遭受多方质疑,因为我在网络上查无此人,在此情况下,根本不会有几个读者。”

他说:“我最早的读者,是朝日文库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的是编辑,有的是报刊部门的小职工。”

“那段日子里,不知道是出于鼓舞还是其他心里,有员工以读者的身份给我写信,与我讨论剧情内容。”

“老实说,非常感动。”

他说:“当时的感动,并不亚于看夏目老师小说时的感受。”

“之后在编辑的帮助,与奖项的加成下,陆陆续续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反响不是那么激烈,等文章攒够了一本集子,就商讨着出版。”

“因为不确定能卖多少本,初印也不是很多,当时为了推广,编辑让我去开个签售会。”

听到这,叶藏早就入迷了,他对织田作过去的好奇心本就强盛,今天当事人愿意同他说说,哪有不情愿的。

他问:“来的人多吗?”

织田作回忆道:“以青年作家来说,来的人并不是很少,但与之后的无数次签售会相比,规模就太小了。”

他说:“但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签售会,直到现在,所有读者的脸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他们有喜好文学的家庭主妇,有在东京任职的大学教授,有教会学校的女高中生,还有领战后救济的邮递员……”

他说:“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第一次看到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