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名字,大概是取自歌词中的那句“魏书洛阳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世的夏国历史上,魏这个国号曾经出现过三次,而编剧选择的则是最早诸侯割据时期的那一次,这虽然契合了乱世的题材,但与《洛阳伽蓝记》原著中所描绘的那个盛极而衰的洛阳显然是不相契合的。

“题材能对上,但意境对不上啊。”

不过……

也许编剧有自己的想法呢?

郝云没有立刻给出否定的评价,而是选择继续往下看去,试图寻找剧情中的亮点。

然而怀揣着这样想法的他一直看到了最后,都没看出来剧情中有任何亮点。

甚至于大篇幅的宫廷斗争,以及宫廷内外的儿女情长,让整部剧的基调看起来很奇怪。

说白了,明明是以感情线为主线的电影,为什么要加一大堆宫廷阴谋的元素?

还有那些神仙鬼怪的设定,让整部剧的元素看起来非常杂乱,以至于看到最后郝云都没有找到整部剧的主线在哪里。

或许是受了某本笔记的影响,他对文学作品的态度,不自觉地就带上了一点点批判的眼光。

“单论文笔的话有7分,如果拍成电影,剧情最多只能打5分了。”

“不过也难怪……毕竟对于编剧而言,这部剧完全是建立在架空世界观上的,所能参考的也只有几句歌词,以及旋律中折射出的意境。”

毕竟两个平行世界之间的历史并不相通,无论是科学还是文化的发展轨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东西虽然看着相似,用着也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数学公式,虽然大多都还是叫那个名字,也确实是同名同姓的人算出来的,但却并非完全是历史上的同一个人。而文学上也是差不多,许多前一世人们耳熟能详的文豪,在这一世并不存在,而留下姓名的却是一些其他作者的替代品。

《洛阳伽蓝记》,便是最典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