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抛开脑中杂七杂八的想法后,不自觉的想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后面不记得了,袁州觉得他已经全部还给老师了。
但无论如何,庖丁解牛真的太著名了,这位姓丁连名都没有留下来的厨师,因为庄子而千古留名。
在学这篇文的时候,按照老师说,庄子只是想阐明一个道理:世上万千事,看上去都繁琐复杂,但只要反复练习,摸索总结出诀窍,就能事半功倍。
这也是为什么,当看到系统收集的典藏刀工有这一门的时候,袁州第一反应是询问其真实性。
袁州在脑中打开《丁氏解牛刀》,也亏得不是现实中的古籍,否则袁州会更紧张。
没办法,按照庄子写的,这门刀工真的太牛x了,就好比是突然有人给你一本修真功法一样,不可思议又深感好奇。
袁州想的是,真实中能有七分厉害就好,怀揣如此心情,袁州开始在脑中观阅起来。
二十分钟后,囫囵吞枣先看了个大概的袁州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的惊讶表情,常年练习的高冷都掩盖不住了。
“是真的,这门刀工居然真如庄子写得这般神奇。”
而且袁州发现,解牛刀并不只是解牛,它应用于所有食材,但也只有解牛,能够达到如此神乎其技的水准。
并且解牛刀还准确的将刀工分为了四个阶段“目无全牛”、“游刃有余”、“切中肯綮”、“庖丁解牛”。
“典藏刀工,光是这对牛的经验,称之为典藏就没有任何问题。”袁州如此评价。
如同庄子所说,解牛刀是将“熟能生巧”四个字做到了极致,第一个境界目无全牛,了解牛的所有肌肉、筋骨,所以已经看不见整头牛了。
就跟很多吃货饿了一样,看见地上跑的鸡那不是鸡,而是大盘鸡、宫保鸡丁、爆炒鸡杂、芋儿鸡、口水鸡等等一系列的菜。
简直是一样样的,都是强大的精神投射。
这本典藏刀工就记录这庖丁对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