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2页

而这段时间,袁州再次洗漱后来到了乌海的狗窝。

为什么叫狗窝,这个话题就不用多说了,反正袁州一到,乌海就冲了上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乌海跑起来一蹦一跳特别像二哈,所以袁州有时候真害怕乌海来一波二哈的经典脸刹。

“袁州你快来看,这就是我的作品。”在乌海的领路下,袁州看到了那副位于里屋的巨作。

“巨作”这个形容词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大小349x197,也就是长35米,宽2米左右。

也真亏乌海的房间大,否则还真是拥挤。

另一层意思是这幅画的内容……袁州是并不怎么懂画的,但眼前的这幅作品,真的能用宏伟来形容。

画面中是乌海心中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生活在其中,每个人物的原型都是袁州的雕像,放一起看,第一眼就能看出其关联。

如此多人物,哪怕是三米的巨作,近景也不可能画完,所以乌海多用远景与中景,但即使是这般,每个人物也清晰的能够辨别出是谁。

譬如一跃上台的燕青,再有大战呼延灼的秦明,被诱敌深入的双枪将董平等等。

袁州观看第一眼,唯一的感受是——不是画了个水浒的画,而是讲了个水浒的故事。

“怎么样,怎么样。”乌海开始讲述:“这种大型的群像油画很多大家都画过,但我之前研究了好久,大家们作品的尺寸都不合适,直到我瞧见了徐悲鸿大师的田横五百士。”

“西方油画对于身份表达,多是用衣着以及外貌,而因为水浒中的故事世人皆知,所以我们能用动作,比如到倒拔垂杨柳的和尚,都知道是鲁智深,这是我们特有的东西。”

“不拘泥与地点,把所以故事发生的地点融合为一处,比如相国寺菜园子边做后山,当然这个融合非常难,毕竟不是一个地方,很容易支离破碎,我都想了好多天才克服了这个问题。”

乌海越说越起劲,也越来越自信:“你看水泊梁山,水泊就是湖泽,所以我把水流作为画作的虚中轴线,对了我忘记说了,我作画喜欢用双中轴线,一虚一真。”

“如此一来,所有地点都有了统一性,如同伦勃朗的光线,梵高的蓝色,提香的色彩,水流是融合这些地点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