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市一家大型肺部专科医院,icu清洁办公区里,杨记者拿着有央视logo标志的话筒准备采访icu主任。
约好的时间正好来了一名重症患者,icu胡主任带队插管、上eo进行抢救。
抢救完等患者状态略平稳,血氧数值上升,胡主任还要查一圈房才能从icu出来。
等了两个多小时,杨记者没有不高兴,他只是感慨一线工作的劳累。这些日子里,见多了生死狼狈,杨记者越来越能感同身受,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不容易。
深入一线后杨记者知道胡主任为什么在抢救后不第一时间出来接受采访,而是要先看一圈患者——胡主任穿着防护服在icu,舍不得脱下来。
杨记者耐心的等着、和郭儒明轻声细语的聊着、静静的看着办公室里的医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就像是在此之前他们做的事情一样。
刚刚和小医生闲聊,杨记者知道所有人都很担心,可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后,那些情绪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
录入各种数值,一天数次查房,病程记录依旧按照规范写,一丝不苟。
原本以为前线已经崩溃到无法挽回的程度,可看着这些医生们的身影,杨记者心里多了几分信心。
他们就像是抗洪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一样,坚不可摧。
也许一切都会过去,都是云烟。
“杨记者,郭导,不好意思,抢救耽误时间了。”胡主任换了衣服来到清洁区的医生办公室,戴着蓝色外科口罩,很不好意思的和记者打招呼。
“胡主任,您太客气了。”杨记者站起来,笑着说道,“我们来采访一线的医护人员,可以问您几个问题么?”
胡主任个子不高,戴着黑色树脂眼镜,头发不长,被汗水打成绺,趴在头上。
在他的额头上可以看到护目镜留下的深深的勒痕。
胡主任身穿深蓝色的隔离服,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满是汗水。
“您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