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页

这绝对是不亚于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巨大工程,大宋每年将为此投入二千五百万贯左右,直到治河结束。

二十万党项青壮每人一天的工钱、加吃用定为四十文,二十万人每天的花费是八千贯,一年总花贯大概在三百万贯左右。

而大宋的五万河工薪酬高些,每年的花费为七百万贯。合计起来一千万贯,其余的一千五百万贯是筑堤材料的花贯。

大宋裁去几十万军队,光这些每年就能节省近四千万贯的军费开支,因此每年二千五百万贯的治河经费大宋还是可以承担的,这项工程对国内民生的影响也不大,反而给民间创造许多赚钱的机会。

当然,这次叛乱过后,但凡参与了叛乱的人今后是不会再有工钱拿了,他们将受到最严密的看管,而且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

而惩罚远远不止这些,他们的家人本来是得到大宋普通百姓待遇的,但因受他们牵连,家产将全部收归国有,家人一律籍没为奴。

朝廷的惩罚是够严厉的,这充分体现出一章惇的铁腕之风。

有了这样先例在,相信这些参与治河的党项青壮今后再想叛乱时,会好好想想值不值得冒这么大的风险的。

杨逸引军回京,路过濮阳一带时,有些不放心,亲自上堤察看了一翻,为了排除这次险情,沈清直动用了五万河工,加上邻县组织来的劳力,近七万人日夜不停的加固下,灵平埽一带的河堤算是保住了。

随着雨水消退,河面水位也在慢慢下降,但杨逸看到,还有数百艘船在这段江面上作业,好不热闹。

有的船是在顺流拖拉铁耙,用王安石原来那种机械疏浚河床下沉积的泥沙;

有的船两边则是装着两个大轮子,逆流而上,这便是十三娘的功劳了;

她创造的这种以水喷沙的疏浚方式比王安石的省力,可以日夜在河面上作业,很受河工的好评,朝廷已经在抓紧打造更多的喷沙船了。

杨逸看得会心一笑,十三娘好样的,不但积极组织京中贵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进行夫人外交,还坚持不放弃她的科学研究,不时创造出些新奇的玩意来。

皇宫。

杨逸走进延春阁时,一辆装饰漂亮的童车正好向他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