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页

杨逸听了不禁思索起来,细算来,萧亦的做法其实非常明智,耶律延禧三十多万大军都被灭了,凭借南京道五万兵力,在军心士气不佳的情况下,贸然驰援上京,未必能有什么效果;

倒是他死守榆关(山海关)和固北口的做法,很有意义,只要南京道人心不散,凭借这些险隘挡住北来之敌,到时幽州就成为辽国最后的根据地;

北面溃败的契丹军民若是不愿意沦入异族之手,必定纷纷投奔南京而来;

慢慢收拢起这些契丹残余力量之后,再加以整合,还是很有看头的,只要有一个高效的决策层,以及善战的将领,未尝没有与完颜阿骨打一拼之力。

“萧亦这个人要时刻注意,看看有没有可能安排人接近他。”

“大人,这个目前很难,除非耶律明斡来到幽州,咱们的人才有可能接近萧亦。”

“萧亦有可能拥立耶律明斡吗?”这个问题杨逸并不是问马汉卿,而是在问自己。

按正常情况,萧亦就是真想据守南京道,但他并非契丹皇族,缺少大义名分,所以有必要拥立一个契丹皇族之人,把大旗撑起来,这样才能赢得人心归附,而没什么根基的耶律明斡是他不错的选择,想来萧亦是不会拒绝的。

“大人,萧亦已派人出使我大宋,估计明天便会到达瓦桥关。”

“好,那咱们就先看看,萧亦想干什么。”

第553章 雕栏玉砌今犹在

杨逸在瓦桥关厉兵秣马的时候,辽国上京城早已是狼烟弥漫,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上京城依托大兴安岭余脉的崇山峻岭,前面为广阔的草原,旁侧为潢河上游及其支流,沿河而下可进入辽海大地,溯流而上穿越大兴安岭则可进入内蒙古高原腹部;

在战略上是宜攻宜守的要冲;而且河流两旁的川地上水草丰美,气候宜耕宜牧,是建立城市的风水宝地。

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上京城经过历代辽主扩建,形成了由南北两城组成的宏大规模,平面略呈“日”字形,周长达18里,城墙高达三丈。

乌刺马里的三万大军试图在完颜阿骨打到来之前,攻下上京城,以求迅速壮大自己,同时依托坚城与完颜阿骨打分庭抗礼,因此攻城战打得极为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