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相对于这些到处开花的,叔伯兄弟和近支族人,作为本房大宗的裴务本这一支,却是有些子嗣不旺。裴老家主也曾有过七个子嗣,但安然活到成年却只有四个,除了阿九、蕙娘之外还有个庶弟。
但这位庶弟,早年因为一些事情出奔海外,几乎多年未曾联系,形同音讯全无了。再加上早已内定继承,舅舅家/海东公室家业的阿九。因此,为家门开枝散叶的压力,就集中在了裴务本的身上。
为了拢住早年形骸放浪,风流恣意的裴务本;家里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位,出自渤海高氏的正配夫人;这些年虽然后宅的姬妾不断,但还算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相继为她生下了一男三女的子嗣。
只可惜,他这唯一的儿子,没能活过总角之年;就夭折在时疫中了。此后,他虽然又和其他姬妾,生了两个女儿,却一直到前三个女儿相继许人,都再没有儿子降生。虽然,早些年还能恣意忘情。
但是,随着年岁见长的不惑之期,他也就有些隐隐的着急和焦虑起来了。因此,他甚至听到隐约的风声;有人给老家主建言,让他的夫人从近支宗族中,抱养一个健康的幼儿,从小开始重新培养。
虽然老家主对此不可知否,甚至从未公开表态过。但类似的风言风语多了,这也让他的夫人高氏,不免有些郁郁寡欢和心结难解。高氏所出的这一支家门,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渤海搞死的旁支。
但是,她的先人高千里,乃是追随梁公麾下的三率十将,五长史,六小彪将,十六友中;早早就阵亡在洛阳城下大战的十将之一。因此,追荫其家门之后,这一支迅速成为了京兆高氏/北军将门。
不但世代担任过,龙武、神武等禁中宿卫的要职,还出了一位枢密使;虽然很快就急流勇退,转而寻求外放为一地诸侯藩属。因此一度压过,原渤海高氏本家一头;成为诸多旁支、小宗的领头羊。
原本,还想着与年轻姬妾门再努力一下,看能否生出儿子来,再养在高氏的膝下。而这一对少年兄妹的上门,则彻底引爆了,家中引而不发的舆情。因为,这对投奔兄妹的生母,也不是等闲之辈。
而是早年与他情怨纠缠,差点就迎娶进府来的上京名花,他心中隐隐的多年遗憾之一;当时在京中闹出了,好大的绯闻和是非。但在几度欢愉之后,她选择嫁给另一位追求者,就此离京音讯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