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悼念纪长泽的诗词在下葬这一天出现, 也因此在后世的学生中有这样一条潜规则,一旦遇到悼念纪长泽的诗词, 问时间,那绝对是给他下葬送灵的时候。
不过……也有意外。
“赵有志悼念纪长泽的这首诗不是送葬的时候写的?怎么可能,我明明记得他在送葬现场哭晕了几次,完了写了这么一首诗, 老师是不是判错卷子了?”
“我也记得是送葬的时候写的啊,我还特地写了他哭晕几次这件事来表示他当时悲痛的心脏。”
“怎么回事,我没可能出错啊,上周我还看了送葬的纪录片,里面清楚写了赵有志在那写的诗。”
试卷发下来, 教室里惨嚎声一片。
倒是有成绩好的学霸依旧淡定:“你们记错了, 赵有志是在送葬的时候写了一首悼念纪长泽的诗,但是后来在他去湖州做刺史之前也写了一首纪念纪长泽的, 后来在常州上任也写了,算起来,他一辈子一共写了十五首纪念纪长泽的。”
学渣们:“……”
对……他们早该想到的。
安国的官员们大多将纪长泽视为人生导师,当时他办的书院几乎开遍安国, 为无数想读书却又出不起学费的寒门造就了读书的机会,因为几乎每年考生一大半都是从他的书院里出来,到了最后,权贵子弟们也都被家长送了进去。
可以说在纪长泽过世时,满朝文武都能和他算得上是有师生情,再加上他为安国做的那些事,他发现了煤油,做出了水泥,打造了玻璃,折腾了化肥,他让本来贫瘠的垂柳成为了旅游圣地,他开的书院成了全天下文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