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好沉吟了下,“火锅好,到时候点个鸳鸯锅,只有海歌能吃辣。”
“你俩呢?”
刘芯彤:“可以。”
周海歌:“okk”
约好了,王好好又欢喜的转了过去。
周海歌转过头,换成额头抵住车窗,变换的景色嗖嗖嗖的从眼前掠过。
想起易伯洋和杜维言的话,周海歌弯唇,最近饭局是真的多啊。
*
周中周海歌她们要上课,周末孩子又放假,小学采访的日子只能又定在周五。
小学的位置有些偏僻,下了公交车,还要沿着小路走一段,周海歌拿着手机在前面导航,其他三人在后面慢慢跟着。
王好好脖子上挂着相机,撑着腰慢吞吞的走着,边嚼嘴里口香糖边抱怨,“这差事周周搞到星期五,下午还得赶回去上课,大爷的,就不能把课给我挪到上午?”
“你给我打住。”刘芯彤比了个手势,“一会儿进学校了你别给我满嘴蹦脏话。”
王好好撇嘴哼了声。
小学不好找,导航也不灵,七七八八拐了好几个巷子才终于看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牌子挂在大铁门上,周海歌差点就要错过。
“你……要是再找不到,我就要……累死了。”王好好弯腰撑着膝盖气喘吁吁。
把胳膊上的三脚架卸下,周海歌嫌弃摇头,“你这体质实在太差了。”
周海歌走过去摁了门铃,说是大门其实就是一个大铁门,像家里的防盗门。
一个老大爷从铁门上开的小窗里露出脸来,“你们是?”
周海歌和他说明来意,原本还怕要解释很久,没想到他很爽快的让她们做个登记,就放了进来。
“王老师昨天通知过我了,说是今天有大学生要过来。”老大爷是小学的保安,人很和蔼,笑吟吟的和周海歌解释道。
周海歌在登记表上写完最后一笔,抬头温笑,“谢谢您啦。”
小学不大,甚至说很小,一共就两栋建筑,呈环形,总共四层,从一到六年级,是外地民工子女就学的地方。
大家没耽误时间,架好三脚架,直奔主题,除了小朋友的采访不太好控制以外,其他的都很顺利。
她们的设想是在片子的结尾,用一个小孩的微笑,来延伸出——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带着小黄帽,在相机前敬了个礼,说,以后我想当兵,保护国家。
周海歌后来看到成片的这部分时,都感动的红了眼眶。
采访结束后周海歌她们回了学校赶下午的课,午饭都只啃了面包,一放学四人就直奔附近的商城。
周五下午人多,饶是她们在软件上提前预约了,还是硬生生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等位的过程中,周海歌还看到了任亦。
自从上次的事后,他就没有再来找过周海歌,偶尔见到也仿佛不认识般,倒是王好好痛心疾首道,“男人心海底针啊,这才追你多久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