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揣摩的同时,也依旧要将感悟汇入阵湮劫指,提升此法妙用。

虽然叶殊始终不曾抬眼去看晏长澜,但是晏长澜那边的一应动静,他也都尽数知道。

隐隐间,他也有些欢喜。

《洞穿剑》,的确适合长澜……

在足足修炼了七八个时辰后,晏长澜总算是将七式剑招都调整到满意,自问如今每一式剑招上附着的真意,都是最为契合那剑招的。

同时,他也将这些剑招全都演练到纯熟,在一次次的施展中,再没有一丝生涩之感。

只是再如何调整演练,晏长澜也只是凭借自己的感知判断每一剑大致能造成何种伤害。真正实战时的效用如何,却还不能确定下来。

思索一会儿后,晏长澜有心将从金钟里得到的剑道傀儡取出来,给他做个陪练。

但再一想那几尊剑道傀儡的身躯坚硬,身法动作都是极快,只怕并非是他这金丹修士的剑招所能伤害,既如此,给他陪练又有何用,能叫他瞧出几分呢?

还是要寻个更适合的修炼之法才好。

想到这里,晏长澜也就搁置此事,将拙雷剑反掌收回,又找了个距离叶殊较近的地方坐下。

然后,他将《轻重剑》的剑谱再次取出、翻开。

既然暂时还留在混元珠里,不如就把这门剑法也都领悟了,再去寻个演练的地方不迟。

《轻重剑》是最适合风之属性的修士所修炼的法门,但与《洞穿剑》不同,他并非只有直指本源的真意才最合适,若是恰好有哪个修士领悟了两种恰好相反的风属性分支真意,也可以将这一门剑法发挥出最大的威能来。

剑修们领悟真意,绝大多数都只有一种是与自己最为契合的,领悟得太多,反而影响他们最终凝聚剑心。

但倘若一个剑修先领悟了一种本源真意的分支真意,他就可以继续领悟同本源的其他分支真意,领悟得多了,也依旧有机会将它们融合起来,化为本源真意的。

第793章 闯傀儡关

像是《轻重剑》, 领悟了轻风真意和暴风真意的就可以修炼,领悟了流风真意和狂风真意的也可以修炼,领悟了轻风真意和狂风真意的……总之只要是两种分别代表“轻盈且快”和“狂暴且慢”的真意的剑修,就能修炼, 甚至也能契合。

不同的相反真意所带来的是不同的变化, 施展时所带来的威力大致相似, 也都很是强大。

当然,依旧是领悟了风之真意的剑修来修炼最好,他们在修炼每一式剑招的时候,也都可以细微调整,使得这一门剑法有更多的变化, 衍生出无数种奥妙。

而《洞穿剑》的剑修若想每一招都契合就太难了,其每一招的意韵都是相似的, 其变动都太微妙, 哪怕有剑修试图去针对每一招都领悟一门分支真意, 也会略显僵硬。一如先前所言,那一半一半的真意, 就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门《轻重剑》相较于《洞穿剑》来, 便属于较为花哨的剑法,一共有十八式之多, 其中九式是“轻盈且快”的, 另外九式是“狂暴且慢”的, 可谓相当平衡了。

不过这剑法的精妙在于, 它从头到尾的确贯穿着风之真意的意韵, 每一招的衔接都很精妙。

很多剑法的套路是固有的数套, 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哪几个可以变化, 一旦换个不在套路里的,期间就得反应更快,变招更快,否则就会露出破绽来。又或是每一招相对独立,在与人交战时单独出招,招式与招式之间并不连贯,但通常剑招威力巨大,一招出手后,能制造出一个空隙来,让剑修尽快换招。

而轻重剑却是轻重如意的,每一剑招都与任何一个剑招可以轻易连接,轻剑与轻剑、轻剑与重剑、重剑与重剑……总之千变万化,与敌人交战时,有风则有剑,对方根本不能料想到剑招如何斩出。许是剑招一三五□□地换过去,又或者是一三三二一地换回来,只要剑修将十八式都单独练熟,就可以依照对手的反应随便换招,中间几乎没有空隙,每一招都当真如风一般,极为自由。

将《轻重剑》的玄妙一一领悟后,晏长澜放下剑谱,开始演练。

他向来左手澜风,右手拙雷,尽管可以分别用右手御使双剑,但还是先以左手习练,以配合日后施展的拙雷剑。

一阵微风起。

晏长澜左手倏然向前一探,那澜风剑就笼罩上一层青光,而后顺着风向而出,看似轻飘飘的,却带出了一道锐利的破空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