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选上,历延年倒是想起一人,徐宁徐大人,就是之前历延年举荐去救助水灾,顺便彻查水灾灾情的那位。
也是京里传出‘得太孙妃青眼就能冒出头’消息的那位徐家。
不过也确实是,徐宁最初在礼部,坐了十多年的正四品,是朝中隐形人似得官员,后来赈灾得了功,一下子连升两级,是正三品。
那时候徐家也被打上‘太孙一脉’阵营,等太孙登基成了皇帝,徐宁位置也没动,照旧干他的活,是一位能坐得住有耐心圆滑不失底线原则的官。
这不,历延年现在就想起来了。
等徐宁进了永双殿,见帝后都在,黎大人也在,当即是心里屏气,郑重了几分,行礼问安,他觉得圣上又要给他差事了,还是一桩麻烦差事。
但如此阵仗,若是做好了
徐宁是有几分赌徒心理,但他听闻是干什么后,面上骇然,没想到内阁竟是要减官,这若是做不好会动摇大历根基的。
“臣愿意。”徐宁答。
黎暮泽只说要干什么,却还没说种种措施,徐大人只听闻就愿意冒险前往,圣上没看错人。
徐宁是想徐家兴旺,但也有抱负也有做官初衷,他当了这么多年官,官场弊端也早早洞悉二三,此事艰难,所以他提都没提,不愿做出头鸟,也深知单人能力不成。
先帝也不愿做。
且有时候他会想,官员多了,也是底层官员,月银也没多少,又不是吃他的喝他的,忘了吧,别记在心里,圣上都不愿做,你一个小小礼部官员又能如何。
没成想,今日圣上看出来且还愿意减官。
“臣年迈,前半生糊涂度日,安于现状,如今大历能用到臣,臣愿意前往。”
“徐大人此番话是做了赴死决心。”黎南珠说道。
历延年:“徐大人忠君爱国之心,朕记下,自要保徐大人安全。”
黎暮泽就说了办法,给徐宁配兵。
徐宁:啊?啊?!
大历文武不通,是两个管理,倒是有文官艰难时,冒险写信去求助驻守军的,但对方能不能派兵增援那就是两说了要是没旧情,基本上是理都不理的。
没成想现在给他派兵。
“这臣没打过仗不懂带兵。”徐宁觉得好,但他不会管这些兵。
黎暮泽就说给你再配个将军。
徐宁:???
反正最后把事情说明白,徐宁觉得可行,心里也松快了,刚才答应时,都把身后事想好了,给家里交代,如今到不用了。
“此事不必太急,不用玉石俱焚,朕想期限在五年。”
徐宁一听大为感动,当即应是。
这一通梳理,不可能就徐宁一人,还要再派年轻官员下去历练学习,正好是内阁那一批,等今年秋闱还有一批新人可用。
倒是解了燃眉之急。
三月初,草长莺飞,京里一道圣旨,晋徐宁为监察巡官,正二品朝上就没这个官职,监察倒是听过,那是光武帝时,最出名的就是严谨信严大人。
就是如今圣恩寺严大人的祖上。
都是铁面无私,忠心耿耿之人。
给徐宁升官就罢了,怎么还带着武将一同去?京里百官心里嘀咕,想打听一二,但此事只有内阁知晓,内阁的人嘴严的厉害,半点消息也撬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