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是傻子,王晴对贾兰跟李纨的态度后街上几乎都知道,今日谁也不会去触王晴的霉头。毕竟王晴才是元春的生母,人家母女关系好着呢。
王晴只管接着大家的奉承话。反正就算她谦虚两句大家也觉得她不过是装个样子,她就懒得作态了。
倒是贾兰第一次享受这种只有贾宝玉才能享受的恭维,既兴奋又害羞,一张小脸儿涨的通红,又被大家逮住好一通打趣。
元春原本对贾兰没什么太多的印象,对他有两分亲近也是看在贾珠的面子上,后来问清楚了王晴为何对李纨跟贾兰那么冷淡的原因,她也觉得李纨着实不是个当人媳妇的,对贾兰那几分喜爱也淡了不少。
眼下贾兰着实有些含羞带怯的样子。但他也没有学着别的孩子那样干脆钻进大人怀里不冒头的动作,只是红着脸羞怯,任长辈们打趣,倒有几分大方的样子。
元春见此,心里想到自己离开家时候的贾宝玉,对贾兰的几分喜爱又回来了不少。
李纨站在一边,看着自己的儿子终于被大家看在了眼里,心里真是悲喜交加,对贾宝玉的愤恨更深。
在她看来,贾宝玉不过是他们二房的次子,贾珠才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就算如今贾珠不在了,可贾珠不是留下了贾兰这个长子嫡孙嘛,将来分家产也轮不到贾宝玉拿大头,二房的一切大部分都该归贾兰才是!
也不是王晴当真冷血,能够冷眼看着贾府上下冷落贾兰一个小孩子。而是她通过王夫人的记忆得知,贾珠的死虽然不能全部推到李纨头上,但李纨那时候不顾贾珠的身体,为了求子就给贾珠用了药,的确算是一道催命符!
王夫人为了二房的名声没有声张出去,还要冷眼看着贾母给李纨特殊待遇,心里对李纨跟贾兰的恨意可想而知。
再说就算贾兰的来历对贾珠没有丝毫妨碍,将来贾兰也没有赡养王夫人的义务。
因为在贾兰的父辈里还有一个王夫人亲生的贾宝玉在。
古人有些规定的确跟现代人差不多,就拿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一事来说,古人认为没有直接被祖辈教养过的孙辈,是没有赡养义务的。也就是说,若没有贾宝玉,王夫人说不定还会咬牙认了贾兰,对贾兰就跟对贾宝玉似的疼爱。
可偏偏王夫人膝下就有一个贾宝玉,将来她的养老问题跟贾兰沾不上边儿。
所以王夫人哪怕再怜惜贾兰是贾珠的独子,也不会对贾兰有什么好印象了。
元春认真做事的时候,还真是个周全人,等到大家都落了座,她先是举杯感谢贾母这些年的教养之恩,又感谢王晴跟贾政的生养之恩,再来还感谢了贾赦跟东府的襄助,明确表示有机会一定会报答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