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面三条下发下去,必然会引起不少人来换银钞。
第三天,关于新政的这三条就下发下去了。
果然,第一天有一些人跑到银行去兑换银钞了,这一类人是打算去雅兰堂买东西的。
不过相对于整个顺天府来说,毕竟是少数,也就只有几百人来兑换了。
但是,崇祯派了一批人下去专门宣传年利率的概念。
两天之后,就在京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谓年利率3,是指你有10000两白银存在银行一年,一年之后的利息金额=100000031=300两。
也就是说,一年之后,你提钱走,可以提10300两走。
这个政策一下子就抓住了许多人的痛点。
什么痛点?
在明朝,一般的商人会把白银存在家里锁起来,或者存在私人钱庄,但必须给私人钱庄管理费。
没错,你存在私人钱庄,还必须给人家管理费。
但现在你如果存在银行来,不但不要你管理费,我还给你钱。
就是这么任性!
这一条政策一宣传出去,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就在京师席卷起一阵风暴。
三天之后,来银行兑换钱的人很明显一下子暴涨起来,还需要排队了。
但是,这中间又出现了小插曲。
什么小插曲?
有酒楼拒收银钞,这就打击了人们去银行换银钞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