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页

有人就是利用了这一点,要借此事在朝堂搅动风云。

目的是啥呢?

搅乱朝堂,转移注意力。

只有不断在京师掀起一桩桩大事,朝堂风风雨雨,诸位大臣相互扯皮,相互攻击,不断打口水战,不断陶醉在自我的道德光辉中,才能混淆视听。

朝廷那些新政也必然会在越来越乱的口水仗里慢慢被瓦解掉。

在正统的历史上,明末的官场博弈确实是这样的。

有政治投机分子,有既得利益集团,不想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断地搅动朝堂。

偏偏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自我感觉良好,非常喜欢查案,并且非常喜欢在查案中自作聪明的人。

这一点就被许多大臣利用了,他本人被有心之人牵着鼻子走,短短十七年,杀了无数真正有用的人才,留下了一批最会打嘴炮的家伙。

所以,政治这东西,本质是背后的利益集团的博弈。

能上台面的,都是被推上来的。

老奸巨猾的温体仁怎么会不知道这背后有人唆使、故意使坏呢?

历史上的温体仁就是干这种事的行家,他的奸在明朝历史上仅排在严嵩的后面,是个十足的奸臣。

他愤怒在于有人居然拿他来当了挡箭牌。

这他就不能忍了。

他很快便将泄密的人锁定在三个人中。

礼部知道此事的,加上他自己,一共四个人。

另外三个是礼部左侍郎刘宗周,礼部郎中路迈和马懋(ao,四声)才。

其中路迈和马懋才一个去了庆王那里,一个去了肃王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