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7页

这一年的毕自严已经75岁。

崇祯带着一些改革派的老臣,去探望了毕自严。

御医诊断完后,表示老头子还能继续活,但身体变弱了,常年操劳,户部尚书肯定是做不了。

毕自严的卸任,竟然罕见的出现了一次权力的斗争。

谁都知道,现在太子也在户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对政务的处理能力也变得娴熟起来。

在毕自严病倒的这段时间,大量的财政事务都是太子在处理。

甚至这一次移民的预备款,也是太子在筹备。

而户部尚书的人选,自然就贴上了“太子党”的标签。

太子身为储君,未来是要继任大统的,这个户部尚书,离储君如此之近,协助储君处理政务,未来十分可能就是内阁首先的人选了。

在八月份的时候,朝堂上就开始推举户部尚书的人选。

由内阁主持京官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投票,最后将名单呈递给皇帝,皇帝做最后批准,吏部做执行。

吏部尚书有两票。

结果,大家吵得不可开交,谁都不同意谁提出来的人,把所有人都撸了一遍,连躲在湖广省做布政使的邱禾嘉都被叫回北京来写了他对户部的规划,拿出来大家做参考。

最后实在没有选出什么人,皇帝就亲自点名:陈子龙!

躲在皇家银行老老实实数钱的陈子龙抬起头来:陛下,您叫错人了吧。

崇祯:没错!就你了!过来吧!

于是,陈子龙接过了户部尚书的担子,由于他之前管皇家银行,在财政和经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并且,常年在银行数钱的技能烂熟于心。

与此同时,参与了十几年的印钱生涯,让他深刻的意识到了金融系统的重要性。

对金融、宏观经济等等都有非常精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