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渝微笑道:“一旦大兴土木,砖瓦价格必然上涨,船商也是逐利而行的,那样一来外地运往汴梁的砖瓦石板必然更多,船还是那些船,运砖瓦的多了,运粮的就会减少,我为之推波助澜,只是希望朝廷尽快出现缺粮的难题罢了。”
吴娃儿恍然大悟,同衷赞道:“小姐真是用心良苦,唉!若是唐国李煜、汉国刘继兴两人有一个是有作为的皇帝,也不必小姐如此劳神了。只是,娃儿听说,那南唐李煜只好醇酒美人,赋词崇佛,于军国大事一窍不通。而汉国的刘继兴更是少见的昏庸皇帝,只肯宠信阉人,在他那里但凡要做官的,都要先去势为阉人才可以,简直是荒谬至极。比起他们来,宋国的赵皇帝却是个雄才大略的天子了,小姐想在粮草上做文章,阻止宋军南伐,可是有这两个混账皇帝帮忙,宋国……未必就不能一统天下。”
折子渝涩然道:“何须你说,我又何尝不知?只是折家苦心经营两百年的基业,岂能轻易断送?再者,这江山社稷,也未必就是赵家囊中之物。秦皇隋文,哪个不是雄才大略,还不是二世而终。自唐末以来,英雄层出不穷,江山却频繁更迭,赵官家能否一统天下,如今还是未知之数。
回溯二十年前,赵官家也不过是周国一裨将臣仆罢了,谁知他有今日成就?又何曾有过一统天下之雄心?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而已。我折家世为西北藩镇,虽无问鼎中原之心,却有倚关自守之志。
生子渝者折家,养子渝者折家,父母兄弟,血裔同族尽是折氏族人,家兄既不愿将祖宗基业无端拱手相让,子渝虽是一介女流,却也不能容忍别人倚强相逼,说不得也要尽尽自己的心意,总不成束手待毙,任人摆布吧?”
吴娃儿肃然起敬,腰板儿挺起,谨声说道:“娃儿本是一苦命女子,父兄被豪绅索债毙命,自己也被卖入青楼,是折家替娃儿报了血海深仇,又不惜余力百般维护,扶持娃儿成为这汴京行首,这才免致像许多姐妹一样,沉沦不起,饱受摧残,娃娃答应过,要为折家做三件事以酬大恩。小姐胸襟不让须眉,娃娃打心眼里佩服,既如此,娃娃便不计生死,陪着小姐,且看我这在臭男人眼中只是以色娱人的弱女子,干一件大事出来。”
折子渝听她豪言,苦苦一笑,黯然道:“成败莫论,尽人力而听天命罢了。”
看着折子渝唇边萧索的笑意,吴娃儿也不由暗自轻叹:“折姑娘出身豪门,尊贵无比,可是……比起自己她也快活不了几分。我为了生存在这青楼勾栏里苦苦挣扎,折姑娘何尝不是在另一个大天地里,同样为着沉重的责任而殚精竭虑?逐鹿天下者,向来是伟丈夫的大作为,可是现在有些该有大作为的男儿只知沉溺于脂粉阵里,公鸡不司晨,母鸡强上阵,我们这些女子们,真有能力扭转乾坤吗?”
……
月朗星稀,柳朵儿静静地站在后院池塘边一株疏离的花树下,一袭长裙曳地,乌黑的秀发用一根白玉簪子随意挽起,秀项颀长,两道香肩斜斜削下,衣带飘风,娇怯怯的身子真如一幅画中行人模样,绛唇珠袖、倩影寂寥。
一盏灯笼冉冉走近,一个苗条的人影走到了她的背后欢喜叫:“小姐。”
柳朵儿没有回头,也没有回答,仍是怅望远方。妙妙惊讶,她将灯笼往树干上轻轻一挂,走近柳朵儿问道:“小姐,往日里只要杨大人来过,小姐都很开心,今晚小姐是怎么了,有什么心事么?”
柳朵儿默默看着天上明月,清冷的月辉映在她的脸上,肌肤柔和,仿若透明,她幽幽叹息一声道:“唉,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妙妙吃了一惊:“什么事?”
柳朵儿苦笑道:“还能有什么事?大人对我说,吴娃儿背后,有广泛的人脉,如今名气虽为我所慑,但是较量下去,未必便对我们有利。他有意招揽吴娃儿她们加入‘千金一笑楼’,合四大行首与一家,那时整个汴梁城再也无人能与我们相争。”
妙妙柳眉轻蹙,仔细思量片刻,展颜笑道:“妙妙明白了,原来妙妙还想呢,这千金一笑楼固然雄伟,可是建成之后到哪里去寻几位够份量的楼主坐镇呢?想不到杨院长竟是打的这个主意,这是好事啊,小姐你想,到那时候,不管是喜欢哪一位行首的客人,都得到咱们的一笑楼来,吃喝玩乐、宴请宾客,斗诗关扑,诸般作为,这银子还能花到别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