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天……

不随人愿!

袁曹之战,已波及至兖州,已是有不少百姓从兖州望南迁移,而许昌,作为曹操首府城池,自然是此些百姓心中首选。

大量百姓涌入颍川、许昌一带,导致许昌粮价大涨,幸好江哲早有预计,半月前便传令于徐州刺史陈登,令他送押运一些粮谷至许昌。

可怜陈登一面要听命夏侯惇看准时机对青州用兵,一面又要押运粮谷至许昌,当真是分身乏术,谁叫是自己老师的命令呢?

徐州粮谷的介入,总算是令许昌的粮价跌了跌,再不会有四十贯一石米的荒唐价格。

也有一些粮商不甘心粮价下跌,不顾江哲下达的严令,暗暗屯粮不售,欲抬高粮价。

不过在江哲处决了个别几个性质恶劣的粮商之后,总算是保证了百姓的基本粮谷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州粮谷不曾运至许昌时,乔家拨出四千石粮谷与许昌官府,用于粮谷调度,此后,荀家、方家等世家亦是出了一些粮谷,资助官府,总算是解决了江哲的燃眉之急。

建安三年七月末的一日,许昌西面城门迎来了一位老头。

一身粗布衣,头发花白,有些凌乱,踏着一双草鞋,背着一个破损的箩筐,里面也不知放了些什么,反正总是些花花草草的东西。

在两旁行人侧目皱眉的神色中,老头左顾右盼地走入许昌城门。

伫立在城门口,四处张望着两旁的建筑,老头口中喃喃说道,“真不简单呐……”

忽然,老头眼神一紧,似乎有什么引起了他的主意。

顺着老头视线一望,只见城门内墙之上,好似贴着一份告示,告示之前,围着不少人唉声叹气着。

“唉……司徒至善之人,上天竟如此不公……唉!”

“是啊!司徒帮了我等不少,而我等却是丝毫也帮不上,可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