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鞋子外面套上防滑链在西北工业区内非常普遍,这种套在鞋子外面的防滑链是西北公司的一个普通职工发明的。去年冬天时,口外的大雪使得路上结着厚厚的冰雪,为了防止摔伤身体,当时很多人就为鞋子绑上“防滑链”。因为第一个寒冬公司准备不及,所以大多数工人的床铺上都铺有厚厚的麦草。大冰冻到来时,这些工人就取出床铺上铺的稻草,打草绳,再将草绳绑在鞋低上,装了土式“防滑链”后,工人们在冰上行走,就没有那么容易摔倒。
当时一个工人看着人们鞋子上的防滑绳,再看到工厂汽车的轮胎装着的钢质的防滑链,联想起厂子里堆放的一些下脚料,就自己动手制作了捆在鞋上的防滑链。这种捆扎的鞋子上面的防滑链,虽然看起不怎么美观,走路时还会“哗啦、哗啦”的伴着金属声,可是有了它,人们却根本不需要担心走在冰路上会摔倒。
因为防滑链是用工厂的下脚料制成,所以成本极低,因为很快这种防滑链就在公司普及开来,后来在这种价格极低的防滑链,便在整个公司都推广开来。而发明这个防滑链的那个工人,也因此致富。
“吱……吱……”一走出社区。黄之远就看到成群结队的穿着墨绿色毛呢大衣。头上带着厚厚的狗皮帽子,手上也套着层厚绒手套的民团官兵,正在拼命用铁锹把雪堆到路边。看着那些民团官兵口吐着热气,额头带汗的在那里铲着雪的样子,黄之远不禁对工业区的这支民团产生一些亲近感。
自从这第一场大雪下来以后,这些民团官兵每过几天都会清理一下街道上的积雪。虽说对公司用军法以及宪兵队,管理整个工业区的做法不敢认同,可是在这里呆了一年多下来。黄之远也不得不承认,工业区的民团、宪兵队,远比自己想像的要文明太多,至少冬天会出营清理公路上的积雪的部队,黄之远还真没听说过。
“这就是他们说的服务吧!”想到在民团中宣传到极致的民团价值观。黄之远看着路边干的热火朝天的民团官兵自语到,心下对这支民团的存在越发的认同起来。
“哟!这么巧啊!黄主编!”拿着相机刚拍了几张民团官兵扫雪的照片,一转身正好看到黄之远,杨冬连忙开口说道,虽说杨冬供职的《荣誉》杂志是民团内部杂志,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杨冬倒也和黄之远接触过多次。
“呵呵!你……啊!没想到这么巧!你在这采访?”看到眼前这个穿着军大衣带着狗皮军帽,脚上穿着和官兵们一样的大头皮靴年轻人。待认出这就是杨冬之后,黄之远不禁有些惊诧于眼前的杨冬的这身打扮,差点没认出来眼前的这个人。
“呵呵!不是!我是在这铲雪,按照规定我们文职人员每年必须到基层呆上服役一个月。这不正好赶上了,不过倒也不误事,一边拍照,一边铲雪!”见黄之远这么问,杨冬便指着一旁立在雪上的铁锹回答道。要求民团文职每年必须在野战部队服役一个月。是司马特意制造的规定。以防止那些文职成天只会拿笔头子,而忘了自己除了拿笔头子之外。另一只手还得拿枪杆子。
“呵呵!真没想到,杨大才子,竟然也能抡起这铁铲!”因为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所以黄之远便开口开着玩笑,对杨冬说的文职下连队训练的事,黄之远再了解不过,毕竟这民团就在西北工业内,而作为西北实业报社的主编,做几次对民团的报道,倒也属正常。
“呵呵!不说了!得赶紧干活,我们连长可还在那边挥铁锹那!我这利用休息的空当拍照,还是连长特批,要是见我在这里和您闲聊,估计……呵呵!”看到排长有意无意一边干活一边看着自己,杨冬连忙开口说道。
这本身基层部队就对像杨冬这样的文职没什么好感,毕竟当兵的不扛枪,算什么当兵的,在这基层,杨冬可没被班长给少操,见这会排长在打量自己。杨冬就知道自己又违规了!同时心下不禁开始有些冒汗,虽说同在民团,可是杨冬在来连队之前,还真不知道这里会有这样那样那么多的纪律,以至于这些天杨冬是没少受惩戒!
“哎!民团的制服是不错,可是这身衣服不好穿啊!”见杨冬急急忙忙的拿起铁锹干起了活,看到公路两侧在干着活的这些民团官兵,黄之远不禁有感而发到。
一直以来,在西北最为推崇的就是纪律以及规则,而作为西北工业区唯一一家报社,自然而然的会在报纸上大量提到纪律以及规则的重要性,而其中在工业区内作为纪律、规则范版的,正是这支民团。黄之远知道,这支民团对纪律、规则的要求几乎达到苛刻的地步,其军事法典上,甚至不厌其烦的用数十章规定了民团官兵的着装要求,更不要说平时的行为规范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出现在西北工业区内的那些民团官兵,让人们看到的就是纪律的榜样,而黄之远却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建立在宪兵队对违规者地惩处上。
对这些民团官兵的纪律约束。除了是在兵营内,就是在工业区内,他们同样受到纪律约束,而管束他们的正是在工业区内巡逻的宪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