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卿,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我这人疏于政务,如果不是你居中协调,恐怕这三区政务早已经是混乱不堪了,走我们一起去见一下郭、蒋二位都统。”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近四十的杨永泰,司马开口说道。
有时候司马会感觉有那么一些造化弄人的味道,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出现,今年眼前这个中年人就会到广东,十多年后他就会成为浙江那个人的智囊。可此时他来到了西北,机缘巧合却成了自己的智囊。历史从来不会让无为之辈留名,留名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在这两年之中司马所接触到的那些历史上有名之人,都给司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眼前这个在历史上曾称为“当代卧龙”的杨永泰,在这一个月之中的表现,的确让司马佩服不已,过去让司马感觉如此烦躁的政务,在他的疏理下,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主任,这些是畅卿分内之事,实在是谈不上什么辛苦。畅卿在年界不惑之时,能得主任赏识,实是畅卿之福,那里有什么辛苦之说。”听到司马这么说,杨永泰连忙开口回答道,辛苦?来西北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份辛苦吗?不过相比之下,杨永泰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却是佩服到了极点,尤其是在用人上不拘一格,甚至于可以用大胆至极来形容。
想当初他只不过是见过自己一面,就把察哈尔临管会主任办公室秘书长一职交于自己,这个秘书长说是秘书长,但是实际上却是主导着三区大半政务,几乎等同于半个主任一职,在欣喜自己能一展所能之时,更多时候杨永泰可是打着十万分的小心,尽可能的做好一切,以免留给他人口实。
“畅卿,你知道为什么中央让我们组建那个西北边防公署,又任命我为边防公署主任后,我们还要费这么多功夫演这出戏吗?”在站起身朝会客室走去的时候,司马开口问身边的杨永泰。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可属管三区外加蒙古军政事物的西北边防公署,和西北省并没有任何区别,毕竟目的无非是三区一体而已。
“民意!三区的合并是建立在民众以及国防需求之上,西北边防公署不过仅仅只是解决一时之急,根本还是三区联合建省,实际西北、蒙古一体化,以保蒙古边防不失。最重要的是国务院让我们建这个边防公署,根本就没有安什么好心,三个需要中央任命的特别区的存在,就等于把西北分成三块,如此一来西北未来发生变数的可能就会增加,一个家不可能出现三个主人,尤其是在我们西北根基本就不稳的时候。”听到司马的问题后杨永泰开口回答道。
在归绥的时候一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杨永泰就对其利弊进行一番分析,最后还是从中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西北边防公署的出现,实际上就是等于要阻止西北建省。这看似中央认同了西北对三区的控制,甚至于还大方的把蒙古给了西北,好像西北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一样,可是结果呢?对于在三区根基不稳的西北而言,三个省级特别区根本就是三个定时炸弹,相比之下一个西北省却要更容易控制,但是在中央批文已经下达时,有什么理由反驳呢?只有一个,用民意!
“大总统、总理钧鉴:国务院各部总长、各衙门步军统领、警察总监、巡阅使、督军、省长、司令、师旅长、护军使、镇守使、各省议会、各政党、商务总会、农会、工会、教育会、商会、各报馆公鉴。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特别区,民风相近,经济相辅,本为一体,……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特别区,总面积近八十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仅为五百四十余万人其中热河省不过二百余万,察哈尔不过百多万,绥远百多万,三特区地处西北以致百姓生活贫困异常,更各自承担三特别区各类杂税、协饷等诸多开支,……现今三区已决定内裁厘金、杂税,内禁鸦片,共剿匪患,实为一体之策,以惠三区五百四十余万黎民计……。”
“唐努乌梁海克穆齐克旗之惨案,更彰显蒙古及三区边防之严酷,虽中央已批准组建西北边防公署,然西北边防公署仅不过为临设机构,为彻底解决三区边防之隐患,集三区之财力、物力、军力以保蒙古不失,现任绥远都统蒋雁行、热河特别区都统郭云深及察哈尔特别区临管会主任司马及三特别区议会,联名上书中央,请批准三区另建行省,以惠三区百姓、以保西北、蒙古边防之不失。三特别区不日将于西北召开建省会议,三区都统、主任在建省之时将辞去原职,待建省会议结束选出新省长之后,还政于民,将地方政务具以移交之,以还政于民之举送三区五百余万百姓以薄礼,响应五百万三区民众自治之举,望中央能以三区百姓民愿为许,感其实行民主之精神,批准三区联合建省。热河、绥远、察哈尔议会于三区。”
当这份属名三特别区临时议会的通电,从热河、绥远、察哈尔电报局拍发至各地,这份由司马幕僚班底起草通电的目的,无非是在这个时候假借民意、边防之名,实现三特别区真正合并,毕竟相比于西北边防公署这个机构,西北省反倒更适合,毕竟边防公署只不过是一个临设机构而已。
当这份通电电文经各电报局传至全国之后,会掀起什么样的波澜早已经在司马等人预料之中,自从进入共和以来,国人只见过各省督军为争权夺利而不惜一切,除看到过蔡锷曾在四川督军之职上主动在功成之日去职外,还真没有见到那位督军自动去职,更何况此时还是三个特别区都统同时去职。
“我们北边那个小老乡,现在玩弄民意,玩弄越发熟练起来,不过才几天功夫,就假借禁毒、剿匪之名把他的西北军派到了三区,现在又假托还政于民、巩固边防,借口彻底吞并三区啊!西北边防公署主任之职喂不饱他啊!估计等这份‘还政于民’的通电发到全国各个团体手中之后,就会在各地掀起轩然大波了。”看着手中的电报,段祺瑞开口对身旁的徐树铮说道。
早已和西北达成了协议的段祺瑞当然知道这不过是西北行三区合并的一步罢了,段祺瑞还以为西北是想通过三区都统上书中央的形式,以此实现三区合并。段祺瑞之所以决定组建西北边防公署,并任命司马为公署主任,除了加强边防之意之外,还有一点儿私心,那就是阻止三特别区实质性合并,那怕是三个特别区只是在名义上存在,那么未来西北就绝对不可能是一块铁板,到时中央才有机会。但却没想到最后西北竟然会假托民意、国防之名,用议会合并的形式实现联合建省的目的。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恐怕还真以为咱们这位小老乡疯了,自愿放权,这种事除了西南那位,到现在国内有几人做过,真也罢,假也算,恐怕不日要出现一个西北省,边防公署还是让他看穿了。算了,现在西北交付的第一批一个团装备已经在南苑卸下,咱们现在还是先以编练中央模范师的名义把第一个团练出来吧!”对于这份电报的内容,徐树铮即便是不看,也知道恐怕西北又是假托民意,论及民意舆论的利用。
徐树铮发现无论是府院双方,与其相差甚远,西北利用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从一开始就占据道德至高点,让人无从反驳。拿这次西北所谓还政于民之举,如果外界反对,那就是支持军政,反对民主自治,所以让人无从驳斥啊!
“以国务院的名义发电三特别行政区,此为民心所向,中央乐见其成,望三区议员、民意代表以三区民众福祉及国家边防为念,切记今日之诺。哦!又铮,你刚从南苑接收军械回来,西北交抵的军械质量如何?”放下手中电报后,段祺瑞稍加考虑后,知道此事不可为之后,便开口问道徐树铮军械的事情,毕竟孰轻孰重段祺瑞当然知道,对于现在国务院,编练模范军恐怕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