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页

共和八年五月一日,河南督军赵倜发表通电,支持国会行“废督裁军案”,同时电请陆军部派裁军组前往河南,主持河南省军裁减事宜。

“……值此艰难时局,外患不息,内忧未止,长哀民生之多难,苦虎狼之环伺,奈何手足相残,自毁长城基业,今唯废督裁军,各省息兵止战,使我四万万民从同一心,政同一体,实现真正之共和,息纷争以致强盛。余身为军民治之害者,厥为藩镇重兵之握,把持一方政权,足以相抗中央,致令不能达,和不能至,共和制下,藩镇武力大不相宜,宜以废除为上,我辈报国之热忱,非踞督军之权位始能达也,欲全家国之责,必先牺牲个人之利,废除督军制,裁撤省军以为国防,实为今日之要害,余在此位历数年,自问无愧于国家,今日共和国会决议废督裁军,请自赵周人始。”

赵倜通电一出,震动全国,海内皆惊。此前虽国会已讨论废督裁军一案,但却是由国会部分议员提出,而赵倜身为地方实力督军之一自请废督,电文一出,各界之震动难以言表,尤其是电请陆军部主持裁军,更让举国相信,这绝不是沽名钓誉,而是要动真格的了,至少在赵倜本人是真准备辞督裁军了。

“……近来嚣嚣之口,或不免恐军队干预政治,吾则谓我爱国军人,既造成此庄严灿烂之共和中国,决不至有此破坏之举,盖军人所以卫国,非所以乱国;所以防外,非所以防内,始终强调,当知军人之职志,在防御外患,在保卫国家。今日河南督军赵倜之举,华之深为所感,共和制下,藩镇武力大不相宜,宜以废除为上,望各省督军以国事计,废除督军之职,裁减地方省军,以建国防之军。”

几乎是赵倜通电一至中央,身为内阁总理的司马便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率先表示赞同,随着司马的表态支持,国务院内阁的风向自然随之而动,各部要员纷纷表示“当协力进行,务期民愿达成”。

“赵周人啊!赵周人!”看着手中赵倜发出的通电,司马脸上笑意浓浓,无论赵倜在通电中如何美化他自己,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有了赵倜这份通电,“废督裁军”就算是可以开头了,国会的讨论也可以收尾了。

“畅卿,现在赵倜的这份通电可以说为他捞足了名声,发函陆军部让松坡立即派出裁军组,前往河南主持裁军。嗯!从财政部划拨600万裁军款项,告诉松坡,款子不需要看得过严,赵倜这份通电,给咱们省了至少一千万!让赵倜从中捞个百多万,也算是补偿吧!另外知会农商部一声,赵家吞并官私田之事划上句号吧!不能让人家说咱们卸磨杀驴。”

尽管司马对贪腐非常反感,但是在这个时候司马并不介意偶尔损公肥私,事实上如果各省都如赵倜一般,司马甚至不介意将预备用于裁军的款项之半送入那些人的腰包。反感是反感,现实是现实,他们交出了枪,在钱上,自己绝不会亏待他们。这是一种交易!

通电一出,一时间通电与赵倜,立即引得舆论纷纷,赵倜是第一个通电支持“废督裁军案”的督军,同时以明电邀请陆军部派裁军组,使得民众无不欢呼其公心之举,但公心为公心,地方督军仍未公开表态,似乎都在等着什么,即便有表态者也言语不定,大有待他日国会决定。

就在这时,共和八年五月三日,在河南督军发出通电两日后,山东督军张树元,致电中央宣布支持废督,电请陆军部派裁军组,主持山东省军裁减事宜。山东督军张树元紧随其后的通电一经发出,原本被民众视作空谈的“废督裁军”一夜之间席卷全国,震惊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无论如何,民心向背是无法遮掩的事实。自两位北方实力督军东电、江电发出后,废督裁军呼声如狂潮涌起,一时间“废督裁军”这四个字,成为中国出现在大小报纸上最多的词句,人们似乎看到了国家政局重趋于真正稳定的希望之光。

五月六日上午十时,二届国会众议院以352票支持,237票反对,6票弃权,通过川籍无党派议员魏季林与二十四名参众两院议员向国会提请“废督裁军案”。四个小时后,二届国会参议院163票支持,120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众议院递交的“废督裁军案”。参众两院一经表决通过废督裁军案,云集京城的各地记者几乎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传回报社,与此同时西北广播电台将消息第一次用广播播报至全国,举国上下为之一惊。

各方督军面对国会通过这一决议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沉默,但是这种沉默,被人们理所当然的视为暴风雨前的宁静。自去年1月起在边防军强大军事威慑下,重开二届国会选举并未遭到来自京城内阁和其他军阀的反对,似乎各地同样准备按照西北游戏规则,在国会内展开角逐,地方与中央自司马出任总理以来,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此时国会两院通过“废督裁军案”却将这种微妙的平衡打破,国内舆论不禁开始担忧起来,尤其是各电报局之间秘电往来纷纷的情况下,似乎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但即便如此,国内舆论仍未放弃对国家政局重趋于真正稳定的希望,各界人士除在报纸上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之外,一些贤达人士则开始以报纸为载体,讨论一旦废督之议通过,各地将要面临数目庞大的军队裁员、编制整改、冗员安置及军饷调拨等问题,当然自然也少不了值此变革之际,军心如何稳定,外扰如何抵御?先前被人们遗忘于一角的“组建国防军议案”再次被人们抬到前台,裁撤地方军、组建国防军,这当中,牵涉无数个利益团体,国防军到底要以何为基,这是人们不得不思索的一个问题。

正当人们在报纸上各抒己见之时,来自国务院的通告打破了国内纷扰舆论,一时间所有人都停止了先前的争论,即便连同最激进的报纸杂志,此时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静,是走向战争,或是走向和平!整个中国都将面临一个抉择。

伞兵!在中国,人们更愿意称呼伞兵为天兵。兰州之后,伞兵成为国人眼中继空军飞行员后的另一群蓝天娇子,很多人被神兵天降的炫目外表所折服,无数年轻人通过画报、报纸冲着伞兵生活的刺激性,纷纷跑到各地边防军募兵处,直截了当的要求加入伞兵部队。

共和六年十月,鉴于空降作战在兰州取得成功,边防军司令部批准了空军的请求,将原来空降陆战团扩编为边防空军第一空降师,空降部队的扩编一定程度上圆了很多青年的梦想,同样让空军可以精心挑选出其中最优秀的年轻。那些被伞兵炫丽外表吸引来的年轻人,并不知道成为伞兵需要经过什么样的磨难,至少在他们接受磨难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