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种行为导致国家法律尊严遭到践踏,如果有人出卖国家利益,自然有相关部门与法庭去追究他的责任,而不是你们所谓的替天行道。暂时妥协往往是为将来的进取做最完善的准备,妥协是一门艺术,当然这并不是你现在所能理解的。”
“……如果妥协的话,总理就不会拒接日人国书了!”李恒还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在李恒看来总理拒接国书,除了因为对“大支那共和国”的称呼感觉愤怒之外,恐怕也有对姓陆的在日本签定条约的不满。
石宏摇摇头,这个人还是太过年轻,石宏相信暂时对日妥协正是出自总理的授意,否则他人就是有十个胆恐怕也不敢如此,至于拒接带有侮辱性的国书,实际上是为了维护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尊严。若想让别人尊重,只有自己先尊重自己,适时的强硬,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日本至少在官方表态上,已经改变过去侮华式的称呼。
“好了!今天过来我不是和你争论这些的,现在你有一个机会离开监狱,但是……”石宏放弃了对青人的教育,而把话题转入了正轨,这才是自己把这个人提出监狱的原因。
“什么?离开监狱!”李恒难以置信的盯着石宏,他能让自己离开监狱?在监狱服刑一个半月,李恒早已做好四十四岁才能出狱的准备,而现在却有机会提前离开监狱,可能吗?
“当然如果你是你口中的爱国者的话!”
……
坐落在黄浦江西岸外滩的哥特式江海关于光绪十九年建成,清光绪十七年,因古庙式旧关署简陋不堪,道台聂缉和江海关税务司禀准大宪,拨款兴建新关署,费2年时间,光绪十九年冬天竣工,建成一座西方教堂式关署大楼,外部建筑和内部设备较考究,有转栏、石狮、钟楼、避雷针、暖气和宽畅的报关大厅。
如果说海关是国门的象征,那么自1854年上海江海关建立江关制度后,开启国门的钥匙便落入洋人之手,这座耸立于外滩哥特式江海关大楼见证了上海自开埠以后黄浦江畔的百年屈辱。正是在这里,咸丰九年洋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建立,在短短三四年内,江海关的半殖民地海关制度,被迫迅速推向全中国每个通商口岸和海关,从此中国失去了关权长达68年之久。
此时,江海关内,安格联右眼皮直跳,在中国民间常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作为中国通的安格联怎么会不知道这个说法。联想到几个月来中国政府与各国进行的关税谈判,美国和比、意、西、荷等小国已经原则上同意中国全面收回关权,法国的态度在摇摆,英国和日本坚决反对,谈判在一周前宣告破裂。
没有人比总税务司长安格联更关注这场谈判,谈判结果直接关系到总税务司的存废。谈判破裂后的当天,安格联便宣布总税务司自西北市迁回上海,这是自1865年总税务司迁至京城后再一次南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安格联试图对中国政府施压。
“或许可以再一次夺回收支保管权!”心神不定的安格联在办公室内来回渡步,宣统三年,正是在自己的策划下,夺取中国海关税款的收支保管权,控制关余,甚至开始染指中国内债,自那时起,安格联俨然是北方政府的“太长财政总长”,而这一切随着四年前,中国政府收回收支保管权而宣告结束,现在竟然又要全面收回关权,裁撤总税务司。
“先生,你觉得中国人会不会强行收回海关?”江海关税务司巴弟心存担忧,尽管四个月前,中国国务院暂缓《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推迟派兵强行收回海关,为谈判创造良好环境,但现在谈判宣告破裂,中国人会不会采取行动?
“这里是租界!”安格联提醒颇感忧虑的巴弟,之所以选择将总税务司从西北市财政部南迁,挤进拥堵不堪的江海关,正是出于对中国人强行收回海关的担忧,江海关设在租界内,尽管中国政府通过谈判收回租界巡捕权,而公部局亦裁撤“万国商团”,但根据协议他们不能派兵进入租界。
只要江海关在、总税务司在,即便中国人派兵强收各地海关,安格联相信各国不会默认既成事实,直接参与谈判的安格联清楚的知道,英国政府目前坚持的背后是什么,是投机!如果中国人让步,英国仍将继续控制中国关权,如果中国人坚持并采取果断行动,英国政府就会默认。对于关权的掌握,各国政府除日本坚持不让步外,其它各国都持同样的态度,相比之下,英国只不过是表面上强硬而已。
公共租界中区河南路福州路转角处168号原中央巡捕房,共和8年8月12日收回巡捕权后,公共租界警察总局就设于此处。成功收回租界巡捕权除归功于外交部努力之外,更重要是共和7年7月16日,虹口一家华人钟表店受到日本水兵袭击,当值华捕在处理此事时又遭到日本浪人围攻,以后几天发生多起日本浪人袭击华籍居民及华捕事件。
7月19日深夜,虹口捕房约120名华捕与日本浪人及身穿便服的日本水兵发生大规模冲突,多名华捕受伤,1名维持秩序的日捕被击毙。出于维护自身权威的需要,工部局没有严厉处置涉案华捕,仅给他们降级处分。这次事件为一年后通过外交努力收回巡捕权打下基础,一方面各国不愿在巡捕权上与新政府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工部局鉴于一年前虹口案,最终同意移交巡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