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页

罗小根注意到自己说话时,先生一直在沉思,偶尔点点头,显然赞同自己的观点,这让原本忐忑不安的罗小根受到鼓舞。

从罗小根的话中,司马知道,问题实际上和后世的住房问题并没有任何区别,本质上就是高房租、高房价和低工资之间的问题,后世那么多“经济专家”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或者说根本就不想解决。

“小根,问题我差不多清楚了,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先生的期待让罗小根深受鼓舞,从文件包中取出方案,“总理,两年来,我和事务所合伙人,还有复旦大学经济系几名教授,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商讨出一个方案,在郊区建立廉租房!”

“廉租房?”司马一愣,过去西北曾尝试过廉租房,但在操作过程问题良多,现已转售私人。现在廉租房大都由企业承建,租予职工。如果由政府操作,六联号之类的事情不可避免。

罗小根没有留意到先生的诧异,自顾自的介绍方案,“先生,我们重新设立了一种规范化的建筑,把房屋建造分成二十七个独立步骤,先铺设混凝土板,再安装预制柱、梁和木质外墙,最后安装室内电器。各工种施工队伍在每个楼里重复特定的任务,所有工序井井有条。公司还大批量买进原材料,子公司或分包工厂生产木材、混凝土。木材都在工厂按照预定尺寸切割,混凝土采用预制构件,将尽量多的工作在现场以外的工场完成。详细分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批量生产技术,可以尽可能提高建造速度,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当然,鉴于《国民防空法案》的要求,我们会在混凝土板下建制简易地下室……”解释方案时,罗小根从文件夹内取出一份资料,激动地向先生展示“新型国民住宅设计”。

翻开资料,司马很吃惊,因为它的设计理念超出自己意识中的“国民住宅”概念,是独立带院落的住房,完全不同于西北曾经推行的公寓式楼房,报纸上曾讽刺公寓式住宅是“巢穴”,不过却可以减少土地资源占用,降低成本,最重要是……

“等等!房子是独立院子,而且木头建筑?”看着图纸上的院落式房屋,司马失去兴趣,用木头建房,亏他想得出来,难道他忘记当初中国空军是怎么烧日本的了吗?

“先生,美国教育家乔治·埃默森曾说过:拥有一处有花园、有树木、有地方让孩子们安心嬉耍的温馨房舍,必定成为每个人节制、行善和节俭的强烈动机。过去两年,我们走访过五千余人,其中一半购买了公寓,另一半正拼命为拥有房屋而努力。买公寓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因为收入令他们只能买得起公寓,如果可以选择,他们更愿意住进自家的院子,而不是巢穴式的公寓!”

对于罗小根的调查,司马认同。毕竟拥有自家院子是很多人的梦想,自己过去也有同样的梦想,没有人喜欢巢穴式的公寓,但公寓有公寓的好处,最直接好处就是节约土地资源,更何况木质建筑,容易燃烧。

“先生,木材要比混凝土以及砖块便宜,建造同样的房子,用木材可以节约15%的成本,所有木材都是从东印度、马来、暹罗、越南购买,不会砍伐中国一棵树!至于防火,这些房屋并不像日本建筑,间间相连密不透风,他们是独立的院落,每套住房都有数米的间隔构成防火带……”

虽然和自己构思中的“国民住宅”不同,但正如他所说,每个人都梦想拥有自己的独立院落。在西北,早期修建,位于市内的公寓,超过八成都已经被转售多次,主人一有钱,就会立即卖掉公寓,住进小别墅。过去四年,西北市民宁可住在距离工作地点超过三十公里的郊外,亦不愿意住进只有三公里的公寓,院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是城市郊区化,郊区院落才是真正的家。我们计划在川沙或南汇一带购买荒地建房,这一带近海劣地今年三月的价格是每亩八十四元,沿海荒滩价格更便宜,虽然距离较远,但仍在接受距离以内。每一套只有五个半房,三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厨房、卫生间,还有一个可以分隔为两个卧室的阁楼,建筑占地面积约为六十平方米,包括前庭、后院面积为一百八十平方米,扣除公共用地平均每亩可建25至3套住宅……”

年轻人太理想化了,如果老百姓能负担起这种房屋,住房问题根本不成问题,司马无意再听下去,挥挥手打断他的话,“房屋价格至少是公寓的两倍,他们负担不起!”

从先生的态度中,罗小根感觉先生对自己的方案没了兴趣。最重要的一点还没说,那才是关键。

罗小根急切地说:“先生,方案的关键不是直接把房子卖给他们,是用来租,退伍军人只需交几块钱房地产买卖税,根本不需要预付定金,就能搬进新家。每个月只需要向固定账户交还本金、利息、税收、保险费,只比正常租金稍贵,但却在他们接受范围内。在新家中安装好床、衣柜、餐桌之类最基本的家具,而且还预留一定的扩建用地,当他们有钱扩建时,只需要购买房屋预构件就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