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钚工厂建设进展的怎么样?”听到汇报,司马反问。自己一直催促他们加快速度,但事与愿违,一年零九个月最大的进展是解决了钚的分离问题。
“整座工厂包括五座二十万千瓦水冷石墨反应堆和三座分离工厂。每座反应堆占地二点六平方公里,由钢材、压制木板和厚厚的混凝土屏蔽,保护操作人员不受辐射伤害。为了确保安全,每座反应堆都配备了双套水冷系统,反应堆之间相距十公里。由于没有将反应堆用于工业生产的经验,还有问题完全没考虑到,目前只能一边建设一边发现问题……”
“根据从西大试验室和ui区小型试验反应堆获得的经验,建设一座反应堆需要用到四十五套各种组件,许多零件制造需要比制造精密钟表更精细的公差,承包商西北公司已经将部件转包给上百家中小公司,根据目前统计,全国有超过四十五万人直接或间接为工厂工作。原本计划建造八座分离厂,现在已经确定建设三座分离工厂,目前其中一座已正常运行,另一座作为后备工厂,一座正在建设。待反应堆完工后,反应堆处理过的铀棒,将用专用列车送到分离厂采用化学方法分离钚,残渣和废液经过再萃取后放进钢筋混凝土容器内深埋地下……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回答先生问题时,张子潜并没有张凤阳汇报时表现出的愧意,进展“缓慢”并非未尽职责,作为科研人员,张子潜对基地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即便欧裔专家也尽职尽责。
“你们做得很好,我很满意,记住满足科学家的一切条件。”又叮咛一番后,司马挂上电话,核武器中最难的其实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如何获取武器级的核原料,一直以来这都是限制各国发展核武器的重要因素。尽管多年前就已经储备了近万吨高品位铀矿石,而且朝鲜、突厥斯坦每年都有数千吨铀矿石源源不断的运回国,但核原料提纯,是最困难的。
共和二十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后,十九楼总理办公室外候客室内迎来一位年约四十的中年人,中年人显得忐忑不安,不时朝外间忙忙碌碌的秘书、文员扫视,同时好奇的打量候客室。
“王家岭电磁分离厂安装制造了空前巨大的电磁铁,磁极直径达到46米,可以生产出公斤计的铀235。工厂于去年六月动工,今年四月份可以完工。王家岭工厂分为三部分:进行初步浓缩的一号车间,进行再提纯的二号车间,以及辅助的化学、动力等车间。一号车间包括五座厂房,每座厂房安装九座电磁分离装置,每套装置包括九十六个磁铁、十六个气体收集器。二号车间包括三座厂房,每座厂房有八台电磁分离装置,一共需要制造6624个巨大的电磁铁。根据计算,仅一个王家岭工厂就需要十二万吨铜……”
“十二万吨?”尽管很少离开51区,但也知道十二万吨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铜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铜不是问题,我已经从国家物资储备库中划拨出足够的铜,在这个项目上你们至少不需要为物资供应担心,项目享有最高优先权,别说是铜,如果必要,我甚至会批准动用国库里的白银作为电导体。”司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历史上二战时,美国人在电磁分离装置上就使用了八万余吨白银,自己至少不需要面对当时美国人面对的局面,铜的供应还是相当充足的。
“气体扩散法的原理是用泵将六氟铀体抽过大约四万多层金属薄膜筛,每个筛子有无数个小于百万分之一厘米的小孔,铀235的六氟化物分子量较小,因此可以以较快速度通过筛孔。因为技术难度较大,工厂需要投资十数亿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国家仍然破费巨资建立工厂,明年工厂就会投入使用。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采用的方法占地很大,很复杂,而且成本高,按照目前预算,仅仅一个王家岭分离厂,就需要投资六亿元,直接雇佣八万名工人,每个月运营经费更是天价。几年前,你曾告诉我铀离心分离机必须几百个、几千个连在一起工作才有效率,这样每台机器可以增加少铀235产量,集中起来,慢慢的增加u235的含量,而且机器必须持续不断的运转好几年,才能实现经济、高效的目的,现在……”
十年前司马亲自选中赵念然,这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负责铀分离机的研制工作。尽管自己为其提供了很多资料、设备,但进展不大,至少很少得到这方面的汇报。直到三天前,才传来好消息,第3869号至4000号试验机已经在试验车间并机试验长达两年零六个月,其间从未停止,一直在工作,直到此时此刻仍然在工作。六个月前,他们向一百台试验机内注入气态六氟化铀。
“你们的铀离心分离机解决了一切问题!”听到总理的肯定,项目组负责人赵念然回想起充满曲折和汗水的制造过程,那是十年的辛勤付出。工业离心分离机是一个很普通的机器。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高速旋转,把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开,原理很简单,滚筒式洗衣机也是一台分离机,它旋转所产生的人造重力能够把水和衣服分开。
但用于铀同位素分离时,却碰到了麻烦。比较普通的铀同位素是铀238,有146个中子,在自然铀元素中占有993%的比重。u238比铀的另一种同位u235稍微重一点,u235比u238少了三个中子,由此可想像两者重量上的差异,为了能把u235分离出来,离心机的转速要接近音速度……
乡下的项目开展了三年零八个月,但在离心机上,却进行了近十年的工作。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自己和整个团队数十名年轻人的青春都用在了铀离心分离机的研发上,十年来日以继夜的工作,无数次试验,数以千百万计的投资。
“十年前我们的整体思路就非常清晰,在一个空间中安放一个高速滚筒,用气态六氟化铀充满空间。在滚筒底部利用规则变动的磁场,来使滚筒高速旋转,这一点和电动机很相似。这样比较重的u238就会向筒壁方向飘去,而u235则会向中间地带聚集。同时在底部稍微加热,气态混合物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u238向下沉,而u235则会向上飘,就能收集到需要的同位素了。”
“如果真这么简单,你们也不会拖这么长时间。”尽管不是技术人员,但司马却知道其间的复杂,离心机绝对不会像他描述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