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页

“师长,兄弟们可都盼着打下德里后,回国休假。”林英灿无奈的笑笑。

船队出发后,所有的官兵都猜出目标是印度,猜测很快得到证实,大家便莫名兴奋。

“打下新德里,回家过中秋。”是船上官兵的流行语。宣战至今,71师99%官兵都没有休假,春节前后,回国休假就成为老兵的梦想,别说回家,哪怕就是回国,也足够吸引驻国外长达半年的官兵。

从泰国到马来亚、从马来亚到缅甸,71师错过每场战斗,完全是“迟到者”。在南洋转来转去,半年没战斗,但却要保持高度战备,同时又没有休假,大家很不适应,尤其身在异国。

“打下印度后,假肯定会让大家休的,但是,咱们得做好万全准备,这一仗并非轻而易举。”

“或许也没有那么困难,不是吗?”

……

整整一夜未睡的印度副王林利思戈侯爵维克托·霍普坐在办公室内,眺望远处山峦。素有世界屋脊称号的喜马拉雅山白雪皑皑,象座银堆玉砌的长城巍然耸立在印度和中国西藏之间。半年来,忙碌于印度战备、动员,劳累过度,精疲力竭的霍普,按照历届副王传统,来到印度帝国圣地西姆拉。

西姆拉是座英国式的小城镇,地处喜马拉雅山山梁之上。一百余年来,每当盛夏季节来临,海拔两千米西姆拉,成为印度帝国显贵的避暑圣地。西姆拉景色迷人,用铁柱子搭成的露天音乐台矗立其间,镶有小块玻璃窗户的瑞士式木屋别墅遍布各地。英国圣公会教堂都铎式钟楼高高耸立,教堂大钟按照维多利亚时代基督教尚武风格铸造,生铁来自同锡克人作战时缴获的大炮。

宁静的英国式城镇,与海岸相距一千五百公里,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单线小铁路联系外界,汽车很难通行。小镇神气活现的俯瞰气候炎热、人口密集的印度平原。每年四月中旬,酷暑来临之际,副王乘坐黄白两色相间的专用列车来到西姆拉镇。满朝文武也陪同副王移居夏都。

当中有成群的侍卫、副官、秘书、将军、地位显赫的王公、外交使团、新闻记者、政府高级官员及为数众多的下属人员。随之而来的还有数不清的成衣商、理发师、制靴商、副王陛下亲自选定的珠宝商、酒料商、英国太太以及她们堆积如山的大箱小柜、成批的佣人和喧闹不休的孩子。

1902年,火车仅仅可通到卡卡城,游客要换乘轻便双轮马车,爬行六十公里方可抵达西姆拉。盛夏中的西姆拉灯红酒绿、美不胜收,是无与伦比的人间天堂。马尔大街是西姆拉中心,宽广的马路横贯全城,店铺林立,银行、茶肆鳞次栉比。人行道和大街路面如同副王宫殿被擦洗的干干净净。

英国圣公会教堂耸立在西姆拉中心,副王和王后在全体英国侨民陪同下,每星期天来到教堂,聆听唯一纯正的声音:英国声音,演唱的宗教圣诗。直至现在,印度人仍不得进入马尔大街,隔离政策具有象征意义。英国人每年向西姆拉山城迁移,不仅是传统惯例,也微妙表明英国种族优越感。英国人得以远离麇集在脚下干旱平原上密密麻麻的人群。

此时,马尔大街上随处可见警戒的英国士兵和高耸的高射炮,提醒世人,此时正处战时。此次,副王来西姆拉,不是为避暑,尽管名义上是:过度劳累、需要休息,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躲避中国空军对新德里的轰炸,尽管靠近中国边境,但因喜马拉雅山的存在,西姆拉非常安全。

西姆拉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静谧,适宜思考问题。看着桌上的电报,副王焦虑不安,坐卧不安。3月来,蒙巴顿多次拍发电报,要求把更多的军队派至英帕尔,阻挡中国军队进攻印度,逮捕的中国间谍侧面证实了蒙巴顿的猜测,虽然满足了蒙巴顿的需要,但考虑到整个印度,心中七上八下。

印度表面风平浪静,但暗流涌动,独立的火苗已经在印度漫延,查禁国大党、软禁甘地后,印度就一直处于微妙的状态,尽管各省、各土邦都依照动员令,动员起250万印度自愿民防队,但在270万印度自愿民防队之中服役的英国人只有5万人,只能依靠五万人,勉强维持英国对四亿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