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页

仅仅依靠苏联力量绝不可能击败希特勒,苏联胜利希望在于英美两国开辟第二战场,但英、美政府显然没有这方面计划。美国人战略重心在澳大利亚,没有美国的帮助,英国绝不会把力量消耗在不可能成功的第二战场。英美两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不愿为战火中的苏联“两肋插刀”。尽管内心充满愤怒,但大敌当前,朱加什维利亦不敢与英美撕破脸皮。

“狡诈的英、美资产阶级。”朱加什维利腹诽,但只是腹诽,为得到英美援助,苏联不能表现出不满与愤怒。苏联战场上,打好打坏是苏联自己的事,不能指望别人帮忙。孤立无援的朱加什维利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苏联只有咬紧牙关背水一战,顶住希特勒的进攻。但中国背信弃义,火上浇油。如果失败,自己真的只能搬一大块冰到北极去流亡了。

想到中国人的运输机,朱加什维利把视线对准诺维科夫。他曾向自己信誓旦旦保证,朱加什维利格勒空中就是个密不透风的铁桶。什么铁桶,根本就是个漏斗。

觉察到朱加什维利的不满,诺维科夫心头一颤,“朱加什维利同志,歼击机部队已尽了最大努力。德国为确保空运畅通,从西线调来超过两千架战斗机,我们无法保障伏尔加河流域制空权。”

汇报时,诺维科夫暗暗叫苦。没有人比诺维科夫更痛恨该死的美国佬英国佬。美国为争取澳大利亚胜利,将大批轰炸机调离英国,导致英美对德国轰炸骤减。月前,德国空军在伏尔加河根本不占优势,但现在,英美轰炸力度减轻,让戈林将部署在法国、德国等地的飞机调来掩护运输机,德国飞机每天都以百架速度狂增,确保伏尔加河制空权谈何容易。

“诺维科夫同志,我不需要理由和借口,唯一需要空军不惜代价击落该死的运输机,确保天王星计划成功,必须在朱加什维利格勒,粉碎希特勒德国的攻势。”

……

撒里斯克德国空军作战室内,身穿国防军军装但却是黄色皮肤的军官,在欧洲人中显得很另类。当他说话时,作战室内德国空军将军聚精会神的倾听。

“1916年建成中华汽车厂,它不只是一座汽车厂,而是全新工业技术革命。从顶部组装开始,延续到车框直到车底。到厂房尽头时,一辆完整汽车就完成了。”中华汽车厂厂房就是一条传送带。我们需要……

“加林中尉,可以开始了。”王熙诚挥手示意德国军官把桌上的模型打开。话声方落,长条桌上一条悬空吊数十架运输机模型的传送带活动起来。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一条传送带,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传送带,传送带上就是几百架运输机,中途没有堵塞,任何一架飞机到达朱加什维利格勒后,卸下物资马上返回撒里斯克,传送带一刻也不能停。无论天气或其它原因。”王熙诚说话时,德国军官盯着循环运转的飞机传送带,满意的点着头,他们从未想到飞机可以在空中组成一条传送带。

“王先生,需要如何确保传送带的安全?苏联人不可能让我们平安的运行这条传送带。”一名德国空军上校提出疑问。中国航空公司代表的设想很完美,用飞机构成一条永不间断的传送带,但是传送带却受到苏联战斗机威胁。一星期中,尽管有大量战斗机护航,仍损失150架运输机。

“这是一个扇形的界面,战斗机部队唯一任务就是击落一切试图进入扇形界面内的敌机。我们已经建成了六座雷达站,而且联合通用航空公司的y-30运输机已经将雷达设备空运至朱加什维利格勒。中国技术人员和贵国技术人员将会引导战斗机部队,确保扇形界面安全。”王熙诚充满自信。

“当然,战斗机不可能拦截全部敌机,但空军必须明白,每当苏联人击落一架运输机,朱加什维利格勒32万德国官兵中,就会有100人可能会饿死、200人冻死,更多人因为没有子弹被苏联人打死,或许空军不需要承受,但空军行动关系到32万德国人的生命。”

“谢谢你,王先生。”空军上校听到王熙诚的话,立即立正,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

运输机、战斗机的轰鸣充斥撒里斯克机场,寒风中德国空军和陆军第一次亲密无间的配合,数千名德国陆军官兵拼命将成箱物资装上飞机,如果是中国通用运输机,则直接用推车从大型尾舱推入。机场中央,六架y-30大型运输机尾部货舱门敞开,四号坦克正驶入运输机。载重达22吨,近程超载达28吨的y-30运输机是空运中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