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页

丁相眼睛瞪大,指着宋北云:“你还号称新法改革之人,居然如此纵容?”

“唉,丁相啊。您真是在庙堂太久了,咱们当初为什么定下的死规矩就是不许饿死人,说白了就是给这帮人有空子可以钻。真的是把这些油水都给刮了,谁来这种地方当官?这可不比京畿,也不比那些个富县,这就是个藏在山坳里的穷乡僻壤。”宋北云摇头道:“若是真的查办了,是您来当这个县令还是我来当这个县令?方才那驿丞说的应该不假,但有些事就是这般无奈,明知有悖法令,但终归要掺杂一些法外之物,这事你我都提不得,但也可看不见。”

宋北云的话让丁相浑身难受,他极力反驳,但最终却在宋北云的述说之下变得哑口无言了起来。

现在这大宋官场正值青黄不接的时节,年青一代还没能成长起来,老的一代也是万变不离其中,虽说是小地方,但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大宋现在真的不是反腐的时候。

丁相自然是没错的,但问题就是一门心思的追求理想国度,最后造成的问题可能会比现在还要严重。就现在而言,只要不饿死人,这县令就已经是好县令了。

“我知道我无法说服丁相,那既是如此,明日我们便进去瞧瞧如何?”

宋北云的提议被丁相采纳,两边一碰头便决定明日以商人身份进去那个县城之中暗访一圈,看看这件事到底是如何。

第二日一早,护卫都换上了商队的衣裳,丁相自然是商队的大班,宋北云则打扮得像个跟班,一行人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小县所辖之境内。

一路走来,丁相只看到满目焦黄禾苗,土地干裂结块,不少干瘦的孩子在田间地头寻着麦粒和蚂蚱蝗虫之类的东西,场面叫人心碎。

而走进县城之后,这里已是呈现出一副破败之相,但幸好还有炊烟,虽然稀疏的很,倒也还没见到路边饿死的人。这一点稍微给了丁相一番欣慰。

跟班打扮的宋北云手中晃着一个铜铃铛,一边走一边高喊:“收粮!换粮!粮换糠、粮换麸!”

这种收粮模式在大宋比较常见,就是下级粮商的手段,他们从官库中购买粮食,但要是直接卖粮食通常赚不到几个钱,因为粮价是锁死的,轻易变动就是伸头一刀的事。

但商人多聪明呢,他们自然要想尽办法在这本不多的油水中再攥出一团来,于是乎这种收粮换粮就成了最常见的民间买卖,这也是朝廷所允许范围内的经营活动。

通常是一斤米面换三到四斤干麸糠,很多养牲口的人家会选择这样换来,要比自己直接去拉麸糠贵一些,但却省了运费,而商家因为流水较多,运输成本被压得很低,所以两头都算是占了赢面。

听到他的吆喝,不少门户家都打开了门,但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在观望,并没有什么人前来换粮。

直到路过县衙时,他突然被身后一个差役给叫住了:“换粮的,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