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越看越心惊:“敢问少东家,此何物?”
刘备笑答:“此乃轨道车。”
借助水排的齿轮原理,刘备设计出了第一辆人力轨道车。
“又在何物上行驶?”苏伯指着车轮下的轨道追问。
“在铁轨上行驶。”刘备又把枕木的作用细细道来。
苏伯明白了:“少东家要建一条环绕西林邑内墙的‘铁轨’,让此车在铁轨上行走。”
刘备欣然点头:“然也。”
第115章 木轨直道
苏伯点了点头:“少东家欲建‘轨路’呼?”
刘备一愣:“何为轨路?”
原来。秦代,便有木轨直道!马车在木轨道上飞驰,枕木的距离正好控制了马奔跑的速度。如此一来,驿站与驿站间的到达时间,便可精确控制。
先秦轨路原理,和后世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用机车牵引,而用马拉动力!
当然,始皇帝的‘轨路’,当然不是铁铸。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
枕木却多已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却仍可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据说,路基夯筑的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枕木材质较软,不仅是为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为广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选择。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十分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可在上面快速行驶!
且枕木之间的距离,暗与马步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便不由自主四蹄生风,一路飞驰。几无法停留(马儿每一步都要正好落在枕木上,不然就会折蹄而死)。中途另设换乘驿站。换乘驿站的轨道,枕木之间则由木材填充平整,变成木板路,不再设有间隔。脚踏实地,马儿便可逐渐减速,并停下来。再由专人更换马匹,继续飞驰。如此接力驰行,效率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