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蔡邕上书言道:示好高车,不啻养虎为患。鲜卑战败,已成弱势。高车若并鲜卑,不正如当年鲜卑南下纳十万北匈奴部族一般无二?待高车势大,必定如匈奴、鲜卑故事。南下抄掠边郡。那时,狼灾未免,又生虎患。边疆形势更加糜烂,边民苦不堪言。
因此次兵发北上,蔡邕亦上书阻止,为陛下不喜。故而不纳其言。
刘备猜测。陛下心中,或已许高车南下。又说要行和亲之策。却不知这次要把那位宗室女子嫁给新鲜出炉的归义王。
除了高车诸事,邸报还对北伐封赏略说一二。
三路主帅,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皆封将军号。赐爵县侯。北伐将士亦多有赏赐。我家陛下虽视财如命,却也算出手阔绰。能赚钱,亦能花钱。甚好。
朝廷命三人继续驻扎白檀城,整修城垣,守备待命。
看完邸报,刘备又看崔廷尉手书。信中说,朝廷已准备择周边乡亭并入临乡,擢升刘备为县侯,亦封将军号。诸如此类。
官位、爵位,皆有荣升。陛下待少君侯不薄。
只不过,崔廷尉虽位列九卿,却不是三公。消息普遍不太精准。当然,朝堂与内廷的角力,亦不是他能够知晓。如今一切皆无定论。当以最后下发的诏书为准。
比起安之若素,颇多淡然的刘备。两位家丞却喜形于色。这便取图来看。
临乡北十里,便是涿县。涿县乃是涿郡治所,不可能分给刘备。西边是逎侯国,不可轻动。故而只能向东、向南。
临乡东南,有益昌。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元帝永光三年(公元前41年)封广阳顷王子婴为侯国,置益昌候国,属幽州涿郡,到今汉初即废,并入安次县。
临乡西南,有范阳县。秦时初设,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治所故城。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封匈奴降将代为范阳侯,置范阳侯国。元光元年(前134),代去世,子德继位。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侯德薨,无后,范阳侯国除”。复为范阳县。
范阳县乃是大县。陛下估计舍不得。益昌今汉已除县,并入安次县。故而将原先的益昌候国划归临乡的可能性较大。
刘备听听便罢,心中并无多少期待。
临乡尚有余力。三百万亩水泽,只辟出六分之一。贪多嚼不烂。先把到手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