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唇枪舌战。董卓等人岂是对手。往往被驳的,面红耳赤,体无完肤。诸多侍御史,引经据典。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出口成章,字字见血。董卓等人哑口无言,百口莫辩。
少帝观之,我见犹怜。
实在是被骂惨。
只恨手无寸铁!
眼看便要重蹈二戚相争之覆辙。少帝未雨绸缪,问计太傅杨彪。终得解决之法。于是力排众议,将冀州牧皇甫嵩、幽州牧朱儁、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名臣宿将,齐调京畿。
此举,不啻当头棒喝。令双方皆措手不及。
尤其皇甫嵩并朱儁二人,少帝亦受雄职。皇甫嵩领尚书令,朱儁拜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董卓,并为三独坐。
诏命颁布之日。散朝后,卫将军张济、后将军董卓、左中郎将吕布,相约一见。
董卓曾领《衣带诏》,联络群雄。故凡有会面,皆由其主持:“陛下为息朝堂争斗,调名臣回京。我等当如何应对,方为上策。诸君且不吝赐教。”
卫将军张济言道:“文官见不得我等‘窃居高位’,故群起来攻。言辞虽利,却难伤我等分毫。何必在意。”
“不可大意。”董卓正色道:“有道是‘三人成市虎’。一众侍御史,累日无休,再三诋毁。若令陛下见疑,我等俱休矣。”
“三位将军,各有多少人马。”吕布忽问。
“领命出征前,不过数千兵马。”董卓答曰:“如今募得几何,尚不得而知。”
“陛下何意?”吕布又问。言下之意,是否放三位将军麾下人马入京。
“料想,多半如此。”董卓已猜出陛下心意。
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陛下自除二戚兵权,将京畿数万兵马,揽至麾下。奈何关东群雄虎视眈眈,蓟王虎踞河北。陛下为求自保,自当广募雄兵,守备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