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下,从命。”盛宪肃容下拜,双手奉过。
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既与一门争义孔文举,约为兄弟。人品才情,自无可挑剔。今孔融为北海相。蓟王遂徵盛宪为勃海相。“兄弟争义,二国争相”,遂传为美谭。
蓟王因孔文举而徵盛孝章。只为兄弟相见时,平起平坐,心无芥蒂。
领会其中深意。众人无不慨叹。
蓟王起于微末,并土为王,豪气不减。
暴风折樯,避入海港。眼看前途未卜。不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偶遇蓟王南下,幸为座上宾。不等下船,已为一国之相。出仕河北,得食二千高俸。目送船宫远去,盛宪犹未回魂。
稍后入北海国。与孔融相见。听盛宪备说详情,又取大将军敕令一观。方知此言非虚。
孔文举抚掌而笑:“得此雄主,汉之幸也。”
第091章 不胫而走
是否豪杰,此事可窥一斑。
萍水相逢,无有预谋为其一。盛宪前途未卜,心怀忧思,是其二。蓟王一眼窥破,仗义相助乃其三。
此事,看似儿戏。乃出江湖草莽,而非王者所为。实则,蓟王自有所虑。
盛宪少举孝廉,补为台郎,与孔融相约兄弟,所经所历,足够担保。被长涂二龙之刘繇,先举吴郡太守,二举入朝为官,一而再,必有治世之才。且出身尚书台,对政令法规,往来公文,一清二楚。足可一用。
更加葛城令司马朗,婉拒迁升勃海相,此生只愿为蓟吏。大位空悬,于(勃海)国不利。蓟王信手拈来,既解人之困,又救己之急。于人于己,二全齐美。
更有一石三鸟。既解盛宪之困,又助孔融扬名。
一言蔽之。『礼法道义大框架内的不拘一格』。便是此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