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2页

刘颖、徵崇,虽是名儒,未先拜博士,故只加六百石,谏议大夫。待积功再酌情增秩。

如前所言。蓟国三等“大夫衔”加官,绝非有名无实。谏议大夫,可向蓟王秉笔直谏。太中大夫,侍奉君前,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光禄大夫,举光禄四行,掌顾问应对,奉诏持节出使。

诚然,品秩亦高,俸禄不菲。蓟国比六百石,乃仕途分水岭。授民爵十等之左庶长,徙家王都。授田七十四顷。授地七十四宅。另有海外三登寄田,七十四顷。再领宫职,达成三食君俸。

蓟王行高薪养廉,绝非说说而已。

融氏县早立,故先行筑毕。

蓟王立南嵎郡,归岭南都护治下。以环茅尾海为水军大营,经营十万大山,攻略南州之心。智多如周公瑾,又岂能不知。

环茅尾海,南醴、南廉、大观诸港,仍归水衡都尉所辖。融氏县九津港,则划归岭南都护。

时水衡都尉周晖,广募治水能臣,支渠四通,疏通诸水。凿百五十里漕渠,连通廉、醴二水。既可途径九津港,中通大观港,又可逆南廉水,北上合浦港。一渠通四港,遂名“四济渠”。

时过境迁。如今四济渠沿岸,阡陌纵横,碧水青禾;雄城掩映,生机勃勃。与先前,满眼荒芜,不毛之地,堪比云泥。茅尾海沿岸泥滩,虽不利晒盐,却已辟满海禾良田。更加茅尾海,水温适宜,咸淡适中,鱼获丰饶。引船户聚居。

唯恐上湾,人满为患。才有融氏令程秉,金乌献策,水司空虞翻,殿中进言。于茅尾海南部下湾,新辟如洪港(茅岭港)。又于茅尾海,环抱下湾之半岛南侧,另筑瀼口港(防城港)。背靠十万大山,两港上下包围之地,增筑临瀼县。

如洪、瀼口,二港。悉归岭南都护府。

除督造城港。内通十万大山,数条路桥栈道,亦在修造之中。

九津港。岭南长史,楼船爵室。

“南嵎三县,不可无(郡)守。”孙策言道:“主公何意?”

周瑜笑言:“时,主公班师,二县初立。故未置郡守。谚曰,‘月起十万楼台’。况数月不见乎。宜当疏奏,请立守令。”

“善。”孙策遂上疏国中,请立南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