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4页

得董太皇暗授机宜。车骑大将军董重,遂与太傅杨彪同归甄下,入宫复命。

见董重归来,天子亦稍得安。

稍后车驾回府,将将坐定。便有心腹来报。言,司徒伏完,相约小酌。

司徒相邀,必关时局。董重略作思量,遂换常服,赴司徒府宴。

除尚书令桓典等,太师残党,悉数与会。另有徐州别驾麋竺,赫然在列。

彼此见礼,心照不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司徒伏完,屏退左右。私语众人:“安集将军,乃天子近臣。曹孟德欲杀之,恐非只报私仇。”

“司徒,何意?”董重落杯相问。

伏完答曰:“太师殉身,王党四散。故陛下,欲以外戚以制之。曹孟德既杀安集将军,恐(车骑)大将军亦难自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董氏无存,我辈皆休矣。”

见董重无语。尚书令桓典,附和道:“司徒所言是也。”

“曹孟德,号‘乱世枭雄’,素奸狡多疑。”伏完言之凿凿,再接再厉:“老夫,窃以为。大将军,今纵无罪,后必杀之。”言下之意,“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董承刺曹不成,错杀曹孟德长子,并兄弟侄子。家门血海深仇,曹孟德岂能不报。若诛安集将军董承满门。势必与董氏结仇。曹、董遂成不死不休。“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与会众人,各自唏嘘。唇亡齿寒,何况二党之争。亦如司徒伏完所言。自太师殉节,王党四散。唯恐曹党一支独大,董侯确有扶植外戚,制衡曹党之意。天子虽未明言,然朝野上下,皆有风传。

依曹党一贯行事,可以预见。必挟私报复,趁机发难。将董氏外戚,并王允余党,一网打尽。行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满门家小,性命攸关。纵有太皇,好言宽慰。董重亦难免,忐忑不安。这便问道:“依司徒之见。为今之计,该当何为?”

“诛曹。”伏完一语中的。

“一击不成,曹孟德必有所备。如何再行?”董重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