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因大顺建立时间过短便丧失北方之地,收编降军及嫡系本兵军制未及统一,所以有很多将领还是以总兵、副将等称,将军各号又多杂乱,故而陆四同李过、高一功等商议后,决定革除过去的将军封号,只授四将军,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
李过以兴国公坐镇陕西,自当授征西将军号,以示尊崇及威严。
过去的总权、守旅等称亦不用。
西路军入陕及贺珍等降将的重新归顺,使得陕西顺军总兵力达到了十七万人,其中西路军十万余人,贺珍、党孟安等降将约四万余,随陆四入陕西联军及新附兵马近两万。
不过这17万人并非都是精锐,李过、高一功报称西路军实际可战兵员只有六万余人。贺珍等汉中兵马可战之兵两万余。陆四直系兵马可战之兵不过五千余人。
可战之兵的披甲率大概是四成,全军共有战马26000余匹。火器两千余枝,火炮只20余门。
现袁宗第已领一万余人进驻商洛,又有党守素率三万人东进增援,去除老弱病残两万余及留守陕西兵马,陆四能够动用的东征兵力为六万。这个数字同当年李自成东征是一样的。
故而为了统一指挥,号令分明,陆四决定东征的这六万人马一律使用淮军建制的“镇”加以改编。
新编六镇中的四镇为西路军精锐人马改编而来,以高一功为第九镇帅、以蔺养成为第十镇帅、以辛思忠为第十一镇帅、以赵忠义为第十二镇帅。
余下两镇以贺珍部同马科部为主改编,以贺珍为第十三镇帅,以马科为第十四镇帅。
除第十二镇帅赵忠义出身淮军,其余都是顺军出身,包括贺珍、马科。
留守西安诸将则暂不改军制,沿袭前明旧称,实有兵马5000以上为总兵,5000以下为副将。
其余与会陕西群雄各部以现实控地域分别授都司、游击、守备等职。再行“五抽一”法,即各部义军单独组成“杀奴军”,五人出一人,自备甲衣兵器于七月底前往前西安接受李过统一整编,后由大顺方面提供粮草东进,计“杀奴军”实可得兵12000人左右。
群雄会商之时,共举孙守法为杀奴军总兵,白天爵、何可亮为副将。神木副将王永强部独编一旅,配合延安总兵李元胤攻掠山西。
因东征由监国亲自统兵,故不设征东将军,各镇及杀奴军悉从监国调遣。
顾君恩进言,称当年李自成之所以兵败,除了战略失误外,也与顺军当时各统军大将兵力分散,相互权属不明有极大关系。比如同为侯爷,有的兵马两三万,有的则万儿八千人,遇敌之时,往往一侯难令另一侯,结果导致用兵无法集中,被清军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