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北地经济大发展,普通的老百姓们手里都有了积蓄,而纸张、制墨技艺的大发展,使得这些物事的价格一跌再跌,活字印刷术的普及,也从泥字完成了到铅字等的转变,使得过去昂贵之极的书藉,如今也已经变得普通人可以承受。
武威书院之下,府学,县学,乡学开始遍天开花,交上少许的学费,便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学校里不仅仅教读书识字,还教各种实用的技术,哪怕你只是混了一个乡学毕业,那至少也能算得上一个知识分子了。
一个国家真正的想要永远地屹立不倒,开民智,这便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李泽可不怕大家都有了知识便起来造他的反,相反,他认为大家都读书识字了,反而能更加明辩是非,能更加理性地来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而不是蒙昧无知,被有些别有用心的家伙,稍稍地带一带节奏,便歪到沟里去了。
“农业司和武威农学院费了大劲儿才编纂了这本书,户部还是要特事特办,拨出一笔钱来进行刊印,这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好事。”将书合起来,放在床头柜子之上,李泽看着正坐在梳妆台前梳理头发的夏荷道。
“没钱!”夏荷的回答干净利落。
“没钱挤出钱来也要办!”李泽哼了一声。
夏荷回头,嫣然一笑道:“李相,你也别有一事儿便逼着户部拿钱啊,就不能想想别的办法?”
听着这话里有话,李泽倒是眼前一亮,“你又从哪里生出钱来了?”
“不是我想出办法来了,是王明义想出办法来了。”夏荷笑道:“其实不用你说,我们也知道这书是于国于民的大事,哪里又敢怠慢了?那司农寺的刘新还带着一帮农学院的小老头小老太婆们巴巴地跑到户部来堵我的门,当真是岂有此理。也就是你惯得这些人,昨天我被这些人堵在公厅里,差点没被他们熏死,你就不能下一条命令,让这些人天天必须洗澡吗?”
李泽大笑起来。
农学院里的那些人,学生们个个都是读书识字的,但先生们可就不一定了,许多人都只有实践经验。现在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先生,是武威书院培养出来的,剩余的三分之二,便是从各地征召来的那些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农人了,你想让这些人改变他们一辈子的生活习惯,还真是难为他们了。
“王明义想了什么办法?”李泽感兴趣地道。
“他把书卖了!”夏荷起身,走到了床边,跳过了外面的李泽,在靠墙的一侧半躺了下来,以手支着下巴,歪着头看着李泽。
“卖了?”
“嗯!卖给了河东的柳家。”夏荷看着李泽有些不虞的神色,解释道:“也不是真卖,只是在刊印书藉的时候,在下面多加了一行字,发行人,柳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