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页

因为他们的加入,永夜军领的军政府模式,逐渐向常规模式转变。

尤其是朵瑙平原的大开发,给了他们发光发热的机会,这种全面性的大建设,脑子要比拳头好用。

在他们的鼓动、率领下,一波波永夜人抛弃了熟悉、舒适的安迪斯盆地的生活,深入相对蛮荒的朵瑙平原,在这里建设村落、垦荒屯田、收编未曾迁徙的鳄族人。

一个个村落、聚集点,在朵瑙平原遍地开花,扎根生长。

开垦的农田,更是以这些村落和聚集点为中心蔓延。

除了夏季的时候这里的天气过于湿热,蚊蝇过多,让第一次出山的安迪斯人有些不适应外。

总体来说,由沼泽地转变而来的朵瑙平原,肥沃的吓人,只要将耕牛套上,深耕一下,平整地面,清理杂草,将种子撒下去,连肥都不用施,只要管理者足够勤快,多清理两遍过于茂盛的杂草,收成肯定不会太差。

更别说那些农科出身的学员们,一直在研究更优良的种子、更便捷的耕种工具、更有效的除草方式、更合理的育肥耕种。

一系列条件结合起来,造就了永夜军领连续四年的大丰收,一年比一年好,成倍往上翻的那一种。

永夜十八年。

永夜军领在粮食上打了一个翻身仗,自身粮食产出与消耗基本持平,按照目前局势发展下去,明年自产粮就会有盈余。

产出与消耗虽然持平了,但是永夜军领在粮食方面吃进量依旧非常大,小亚细亚平原与花语高原两方面的粮食进口,从没停过,不管能运多少粮食来,都会毫不犹豫的一口吃下,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屯粮。

但是粮食贸易市场,却在逐年萎缩。

并不是说收成不好,恰恰相反,无论是小亚细亚平原,还是花语高原,除了小范围自然灾害外,整体上还是大丰之年,即便是流浪乞丐,收获季节也鲜少有饿死街头的,大部分人在富裕的时候,善心往往富足一些。

但是就算是对政治再不敏感的地方勋爵贵族,也能清晰感受到阿沙恩大陆正在汇聚的风雨,只要稍微有点政治智慧的,就会优先将自家的粮仓填满。

家有余粮心不慌的道理,在所有世界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