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又看见了躺在簸箕里、足以让时下干部们都羡慕嫉妒恨的23块片糖。片糖是蔗糖的粗加工产品,呈棕红色,杂质多易变质,在林秀芬穿越前,基本已经淘汰。但在现在,无疑是好东西。视线往下,有三个方形的竹筐,分别放着鸡蛋、鸭蛋和咸鸭蛋。
林秀峯的眼中浮起了笑意。无视掉更下方的两个抽屉,她利索的抓出了四个鸡蛋,掰了半块片糖,转到了灶屋。烧水、打蛋、放糖一气呵成。滚烫的红糖蛋盛在粗瓷碗里。趁着放凉的空档,她走回了吴友妹的房间,把咸鸭蛋带竹筐放进米桶里,再把米桶整个拎到了堂屋门口。
随即,她回房快速的收拾起了日常用品。蚊帐、铺盖、枕头、毛巾、牙刷、衣裳,包括晾晒在门廊下的月经带,一股脑的用床单打了个巨大的包袱。紧接着她从屋外找到了她的洗脸盆。跟米桶堆到了一起。
忙完这些,片糖鸡蛋汤刚好放凉。豪气的一口气干了,身上腾起了久违的暖意。林秀芬一抹嘴,捆好她的家当,拿起扁担一担子挑在了肩膀上,迈开大步向生产队里的鸡窝出发!
从今天起,她不再是兢兢业业做家务干农活吃得少做得多的王家长媳,而是一只不事生产不干家务,只用吃饭和下蛋的母鸡!
从今天起,她不再是原版温柔顺从的林秀芬,而是林钮钴禄斗战胜佛秀芬!
从农村到城市,从晋江到微博,撕逼,老娘才是专业的!往后的日子,咱们走着瞧!
作者有话说:
本文背景在湘西,在风俗习惯与称呼上与大部分背景在北方的年代文截然不同。因此科普一下常见称谓哈~虽然大家可能有点不习惯,但是,难得有湖南味儿的年代文,大家看了乐子。当然因为考虑到大家的阅读顺畅度问题,不会全部用方言来描述。
阿婆娘:方言,婆婆。
阿公老子:公公。
新妇:儿媳。方言里媳妇/新妇,都是儿媳的意思,跟北方不一样。为了避免困扰,统一用新妇。
某哥/某姐:方言里某哥是很普通的称呼,这里不习惯带姓喊,而是名字里挑个字+哥/姐的组合,比如王世虎,比他小的就会叫他虎哥。一点暧昧都没有。比他大的叫虎虎……额,捂脸。但是平辈就是叠字叫的。再然后,如果他20岁以前,长辈还很可能叫他虎宝。嘤,我自己都感觉要出戏了。咳,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感觉,就……去看看《苗家少女脱贫记》适应一下?
细伢子/细妹子:小男孩、小女孩。
满满/满娘:叔叔、婶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