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布冬则开心坏了。现在的八一艺术学校学系有宝啊,获得过诺贝尔学奖的管墨言现在就在八一艺术学校学系就读。在他的心目中,这些都是未开发的人才宝藏。至于美术系,更不用提了,多少军旅美术人才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临走前,苏布冬突然想起一件事,然后跟魏院长说道:“魏院长,我想以公司名义给咱们八一艺术学校捐一座教学大楼,您看行不行?”
魏院长愣住了。这小苏没疯吧,为什么要捐座教学大楼?瞧不起现在的八一艺术学校教学环境是怎么样?
见到魏院长有些愣神,苏布冬知道他误会了,然后说道:“八一艺术学校是为军旅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一切还是要向现代化看齐嘛,我觉得让咱们白帮忙不好,毕竟以后是要长期合作的,总要有些表示下,聊表我的敬意。如果不行就算了。”
“你这表示也太大气了。我先代表常委同意了,其他的需要征询其他常委的意见。我个人没意见。”魏院长一听,先同意再说。这种好事不是经常能遇到的。
苏布冬倒觉得没什么,捐教学大楼这种事在国外常有。现在八一艺术学校的教学楼也不过是5层,他就再捐个5层的呗,也花不了太多钱,但是跟八一艺术学校搭上线,这是钱买不来的。
然后就又跟着徐主任去学系教室了。
徐主任问了一下苏布冬需要什么样的人,然后叫来学系高年级的区队长,领苏布冬到图书馆挑人。苏布冬问徐主任有推荐的人选没有。
徐主任写了李存葆的名字,倒是没写管墨言。
李存葆现在因为高山下的花环已经扬名,而管墨言不过刚写了透明的胡萝卜,没有写出红高粱家族,在徐主任心里,两个人还不能相提并论。
苏布冬表示知道了,然后问那区队长有没有一个叫做管墨言的人,帮他找来。
区队长去找了,然后一会衣服有些皱巴巴的管墨言来到了他这里。
管墨言有些虚胖,说话一口高密味。要知道鲁省话也分胶东话、鲁西南话。高密话有点胶东味,但是又不象。你能想象青岛人见到济南人,而济南人听不太懂青岛人的说话方式吗?这就是方言的流变。
现在的管墨言还是青春的,在他身上丝毫没有什么学大家的影子。如果有什么是相同的,那大概就是那追求学的梦想吧。
李存葆没一会也来了,他现在是忙人,接到了通知,正准备明年出访国外的事情。所以对于这项任务不是很上心。
苏布冬倒是无所谓,反正他也不是冲李存葆来的,但是能看到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他还是很开心的。毕竟有些人成名后普通人要见到很难。特别是他这种宅男属性极重的人。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说了一遍,简单的就是说要剧本,把三国演艺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成不同的剧本模式。
工作量挺大,所以除了他们两个,估计还要三、四个人帮忙。每个人按照字数拿酬劳。电脑由苏布冬给配两台,工作完成后就留在八一艺术学校。
两个人一听,写字是他们的强项。但是打字不是。他们还需要时间练习打字,只能边打边练。
苏布冬说你们可以分组,一部分人写稿子,写好一部分就敲上去一部分。
苏布冬突然拍了一下自己脑门。说坏了,他忘了还需要专门的翻译。这游戏是需要往国外发售的,光弄中不行,还要有英和日。
于是隔天又赶紧拉着路天去找了北外的老师。北外离八一艺术学校也不是很远。日语和英也算北外的课程之中,但是翻译要求信达雅。所以还是找老师更不容易出错。
两个人又找到北外的老师,把情况一说。北外老师一听是私活。痛快的答应了。
时间过的挺快,忙完这些已经是一个星期后了。
苏布冬又马不停蹄的带着刘志张洋他们开始架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