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范明:说相声火,净走穴,缺人。

苏布冬:怎么办呢,没学过的,现疃儿,说两句就敢上,当时这批人呢,现如今也成为中流砥柱。

范明:是有这么一批人。

苏布冬:为什么相声不好听呢,世麟侯,我师兄说过一句话。

范明:怎么说的。

苏布冬:咱们相声界从业人员很复杂……

范明:哎对,这行门槛儿太低

……………………

底下有那些半路出家的,听着苏布冬这话,心想怎么着,今天才拜了师门,就敢说我们说的不好来了?来来来,您倒是给我们指条明路啊。

===187一段相声引发的行业整顿===

苏布冬:首先说演员你必须要内行,举个例子来说,北京京剧院唱京剧的,连跑龙套的都是在戏校学了七年

范明:那没有七年跑不了龙套。

苏布冬:毕业之后他才能跑龙套。

范明:这不假。

苏布冬:你去唱当间儿唱主角儿,拉幕的那个也是从戏校学出来的。

范明:对。

苏布冬:如果说今天,京城京剧院没有人了,重新的招人,从社会上招了一批各单位下来的,充实到京剧院去,那么所有人都会认为,啊,这帮人不是唱戏的,他没学过。

范明:对。

苏布冬:可是对相声,大家就把这一点忽略了,其实相声啊,更注重基本功。

范明:哦。

苏布冬:应该是从七八岁开始学,学到十岁出了徒,跟着师傅在台上摸爬滚打,二十几岁,逐渐的找经验,到三十来岁,成熟期。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可是,中国相声界百分之九十五的相声演员,在二十五岁之前都是从事别的工作的,没有学过相声。

范明:对。

苏布冬:可是这个很简单,我们曾经统计过,我们有一单子,但是因为伤人太重不能念,我们算了算啊,我们算了算,厨子居多,饮食业的多。

范明:对,各单位食堂的。

苏布冬:厨子,面二的,炒菜的,清真馆儿的,这最多,完事各种工厂的多,房管站的,有瓦匠,有交通警,太多了,三百六十行,哪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