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受命于天,即寿永昌’?”苏布冬问道。
其余两人大笑,“小子还算聪慧,就是它!”
三人嘴中所说,都是一件宝物:传国玺,又称始皇玺。
后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以蓝田玉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
秦亡汉兴,刘邦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这符节便是这块玉玺。
有传闻又称和氏璧雕刻而成传国玉玺,实乃误传。皆因:“璧五寸而有好,则不得复刻为玺。”意思好比是说,一块香皂被雕刻成一片的,这块香皂怎么能又变成一整块玉玺?
传国玉玺在华夏历史上可以说见证了无数王朝兴衰之事。王莽篡汉,夺太后玉玺不给,太后怒摔玉玺致有缺。后刘玄死易主刘盆子,天下又归于刘秀。东汉末,玉玺失踪,孙坚找到藏于妻吴氏。袁术拘吴氏夺玺,后又归于献帝。再往后,玉玺归于隋。隋亡唐兴之初,李世民只能以“受命宝”“定命宝”聊以。后传国玉玺归唐,唐末又失,自此再无传国玉玺的确切消息。宋元明清几朝,时有这块传奇玉玺消息时隐时现,但都被证伪,也是自那时起,华夏国运日渐衰退。至近代,华夏国耻陆沉,此等国宝之失,被引以为憾事。
“东瀛军占据满洲,曾经向黄浩然要过那块清朝乾隆时被证伪的镶金玉玺,但是黄浩然向东瀛军队卖了一个消息,关于真玉玺的下落。”萧书言说道。
身在一个传奇故事当中,苏布冬只觉坐望千年,恍若隔世。
“真玉玺的下落?”苏布冬聪明如斯,却还是猜不出这玉玺跟洪门圣堂有何关联,只能静静听故事。
“不错,当时东瀛关东军兵力乃是最强盛之时,于是制定了计划,打算侵略南洋。不过直到十年后,东瀛军才下定决心去南洋。而这个决心,是黄浩然帮他们下的。”
南洋,便是现在称呼东南亚的地方。
“黄浩然称,那真玉玺,其实早就被建文帝在南洋找到,隐匿于南洋。”
又是一桩历史悬案。
明朝永乐帝朱棣发动靖难,建文帝在城破之前不知所踪,于是郑和七下西洋,为的就是找到建文帝。
谁知道建文帝就躲在南洋,还找到了那块真玉玺?
“消息来源可靠?”
“如果没有十足十的证据,东瀛军队又怎么会在41年分出一部分兵力派往南洋?”萧书言说道。“有历史学家说,东瀛军盯上了东南亚的丰富资源。这句话其实是句屁话。他们为何在那时会分兵?在华夏战场上真的没有一战之力吗?我看未必,当时东瀛和红色罗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东瀛腹背受敌的情况得到缓解。当时东瀛部队骄兵悍将,根本没有一合之敌,压根没有必要开辟新的战场。可就在这一年,东瀛对米宣战,发动太平洋战争,并且开始大规模入侵东南亚。这一年也被认为日军从盛转衰的开始。”
“这都是因为黄浩然的真玉玺造成的?”
“蝴蝶不经意的扇动翅膀,让世界刮起了龙卷风。黄浩然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然让东瀛军队打起了南洋的主意。”
“玉玺这么重要吗?”
“华夏文明传承上下五千年,而有人说玉玺便是这千年传承的国运所在。东瀛军队这是在对赌国运,甲午时他们赌赢了,那时他们又将国运赌在了冥冥不可知的一块玉上。”
“那他们找到玉玺了吗?”
“找到了。”萧书言说道。
“找到了?”苏布冬一惊,为何他从来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