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也看着她,眼神变得很柔和:“小说而已。”
“我看着看着,都觉得那个心理医生说得挺对的。”阿芝嘀咕了一句,“这么难受,还不如死了算了。”
迟也耸了耸肩,不置可否。喻闻若因为知道蕾拉的心理医生也侵犯了她,也认定了蕾拉所写的这个主人公就是现实中那个心理医生。但迟也觉得这个心理医生的形象,比起小说里的受害者们更像蕾拉本人。
喻闻若不能理解这件事。他迫切地想要找一个可以责怪的对象,心理医生也好,蕾拉的养父也好,一定是有人把蕾拉从悬崖边上推下去的。他必须这样想,才能好受一些。
但迟也知道,蕾拉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推。
阿芝问他:“哥,你要翻译这本小说干什么?”
“喜欢呗。”迟也懒懒的,没跟她多说。
喻闻若说蕾拉生前的这些小说、剧本一直不受赏识。蕾拉去世之后,喻闻若成了她的遗产执行人。照理说,以喻闻若父亲的关系,英国哪个大社都可以出版这些手稿。但也因此,蕾拉在遗书中特意交代他,“印少量书册,给愿意记得我的人纪念即可。无需大张旗鼓,用我的死亡给出版社做噱头。我的人生是我个人的失败,回望过去,尚有无数善待我之人。我不希望有人在我死后来挖掘我的过往,令还活着的人难堪。”
喻闻若因这一句而被约束住了手脚,一直到现在也没拿定主意。
还是迟也建议他,可以把手稿带去中国,先找人翻译出来。他现在是bridge的主编,找人出版一本书是不难的,而蕾拉这个人也可以被隐去,即便生平被挖掘和解读,也不会过分影响到与她有交集的人。
喻闻若也觉得这主意好,准备等时装周结束,回到北京就着手办这件事。迟也便问他要了手稿,想自己先从头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