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时暗流远不止于此:
俄国的贪欲也是举世闻名,法国同样对奥地利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普鲁士的崛起之路上奥地利帝国是绕不过去的坎,美国的潜力巨大且在此世同样与奥地利有着很深的纠葛。
身处中欧的奥地利帝国本身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必须有一个足够强大、足够吸引仇恨的盟友,而此时这个盟友便非俄国莫属。
“没必要,我们要让盟友看到我们的诚意,也要让敌人知道我们的神圣同盟是牢不可破的。”
“可是.”
“没什么好可是的,亲王阁下。敌人正看着我们呢。如果我们选择袖手旁观,那么敌人一定会在后面推上一把。到时候盟友说不定就变成敌人了。”
施瓦岑贝格亲王一愣,想了想以俄国人的操守倒不是没可能干出这种事。
其实经过多次战火的洗礼之后,奥地利帝国官员和民众的自我认知十分膨胀,一个个都觉得自己在海上能打赢英国,在陆地能打赢法国,早已对战争失去了敬畏之心。
所以奥地利帝国内部反俄势力抬头,大德意志主义者更是充斥在各个部门,甚至一帮囚徒都敢打着奥地利的旗号去进攻一个国家。
好处是增强了民众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加速了民族融合。同时也带来了盲目、自大,以及更强烈的排外情绪。勇敢、无畏,但也冲动、好战。更强的创新动力,以及更封闭的思维模式。
看似矛盾,但却相辅相成。
此时弗兰茨自然不能说自己的国家不行,毕竟男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承认自己不行。
实话实说更不行,这样会触碰到某些奥地利人刚刚建立起的脆弱的自尊,仿佛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无能。
但如果说是敌人太过卑鄙、不讲武德,猪队友软弱不堪、背信弃义,那就很容易让人接受应该重新理性思考的现实。
奥地利人再膨胀也不会觉得自己能在近东单挑英俄土三大列强,并且依此类推,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似乎并不是那么无敌,周围依然是群狼环伺。
虽然这样有可能搞得和慎勇一样神经兮兮,但总比像程心一样热血上头葬送未来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