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角度考虑,虽然在国际的宣发方向上这是一部哥伦比亚投资的合拍电影,但在国内就是以中国或者花卷为主了,毕竟主要制作团队和主要拍摄地都在中国。
杨灵越现如今已然没想着全力搞什么文化输出,而是退后几步,毕竟先得补一补一部分中国观众的钙,一步一步来。
其次对于每个国家的重点宣发方向内容都会有所差异,迎合当地观众嘛。
比如之前的土豆方案,这个在全世界都不会有人反感。
在日本、韩国、西欧一些国家就是哥伦比亚出面宣导个人英雄主义,主要表述男主角独自在火星生存,好莱坞叙事嘛,毕竟那边很认他们的美国爸爸。
比如在俄罗斯,会重点宣传其航天局在救援主角时发挥的重要力量,且还是与美国合作,这点在如今的俄罗斯,那可是从政坛到民间的集体渴望啊。
等等之类吧,这次会议大家也就是过一遍,查漏补缺,统一思想。
《火星》极其震撼的特效预告片会在7月1日进行全球发布,随之就是各国各地的硬广上线;
7月1日还有的就是“土豆做菜”方案正式实施;
7月7日《夜空中最亮的星》发布;
7月10日《火星救援》的特供版纪录片发布;
之后的整个七月下旬,杨灵越及主创们参加各国各媒体的采访,有的会在中国进行,有的会飞到该国,同时参加签售发布会。
剩下的就是8月1日大会堂中国首映,并开始新一轮的路演,之后北美、西欧的路演,随着上映时间而走。
一直持续到8月底,近乎两个月的时间。
而《火星救援》在国内预计上映时间持续到9月15日,其中8月20日前,只在各院线的3D屏上映。
有几个原因,一是《大地震》7月22日上映,要给这片预留空间,花卷有一半投资的;
二是最重要的,如《阿凡达》般一开始的高价策略,如此漫长的上映期,得给2D院线留足空间,进一步冲击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