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毒酒行动“

下一刻,他朝着等候他的马车走去,马车的车夫恭敬地为老板打开车门,他坐进马车,车轮随之缓缓启动,消失在黎明的曙光中。菲尔德一直就站在船舷边,目送着莫雷尔离去。

等到码头恢复平静后,一名负责警戒的船员,来到菲尔德�6�1托克的身后,他微微凑近,继而低声说道:“真是可惜啊,这是我们与这个英国佬的最后一次合作了。说起来,我感觉莫雷尔还算是个好人。他出手大方,对我们这些船员也还算客气。”

“好人?唯有死了的英国人,才是好英国人!”新船长菲尔德�6�1托克一边咬牙切齿,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微微抽搐,一边又面带微笑,那笑容中却透着一丝阴冷和狡黠地说道:

“如果没有那3万瓶红酒,以及3倍多的高额利润,那个英国佬会在第一时间把我们卖给港务局的稽查队。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哪有什么好心可言。另外,英国佬说错了一句话,我可不是荷兰人,而是爱尔兰人!”

这个名叫菲尔德�6�1托克的爱尔兰人,原本是在法国海军中服役的爱尔兰籍水手。数年前,菲尔德被军情局吸收,后以水手身份前往荷兰谋生,并一直在老莱克勒船长的双桅走私船上干活。

仅仅两年时间,这个爱尔兰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从普通水手做到商船大副。

作为“毒酒行动”的一部分,那个与众多英国高官关系密切的伦敦商人莫雷尔,会被军情局作为政治诱饵而牺牲掉。只是这项计划一不小心被莱克勒船长察觉。

毫无疑问,莱克勒船长是个经验丰富且心思缜密的人,他开始对菲尔德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并暗中进行调查。不得已,菲尔德只好精心策划并制造了一场意外事故,将老船长送到海底安葬。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海浪汹涌,狂风呼啸。菲尔德趁着混乱,巧妙地将一根松动的桅杆推向了莱克勒船长,老船长躲避不及,被重重地砸中头部,瞬间失去了生命。

至于这艘名叫“北海女神号”的走私船,所有水手都已被爱尔兰人秘密发展成为情报部的外围人员。

数天之后,位于白厅街4号的伦敦警察厅(苏格兰场)得到了一条极为可靠的线报,有英国商人在首都市区公然贩卖走私而来的高档法国红酒。

这条线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警察厅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组织了力量,准备对这个走私团伙展开调查和抓捕行动。

等到黄昏时分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伦敦的街道上,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姗姗来迟”的伦敦军警成功包围了名叫莫雷尔的伦敦商人在金丝雀码头的秘密仓库。军警们荷枪实弹,神情严肃,仿佛即将面临一场激烈的战斗。

临近傍晚,当全副武装的两百多名军警一同冲进这个走私仓库,却最终发现里面空无一人,而走私头目莫雷尔本人已经服毒自尽。仓库内一片狼藉,一箱箱的红酒散落一地,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军警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第二天,《泰晤士报》上刊登了一位以“正义之声”为署名的匿名者发来的消息,宣称伦敦警察厅与港务局为掩盖泰晤士河上的走私犯罪事实,提前将大走私商人莫雷尔干掉,还伪装了自杀现场,已达到杀人灭口罪恶目的。

这条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公众们纷纷对警察厅和港务局的行为表示愤怒和不满,要求彻查此事。

此外,这个爆料者还在文章结尾中暗示,英国内阁成员中某位德高望重,权势极大的大臣,也参与到奸商莫雷尔的“法国红酒走私案”。

这一暗示更是让整个事件变得扑朔迷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猜测和讨论,导致英国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