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卡尔顿宫(上)

这些年,小皮特首相在英王乔治三世毫无保留的偏袒与扶持下,在议会下院长期打压福克斯伯爵及其领导的辉格党(也就是所谓的福克斯党,议会中的少数派),致使辉格党难以获得组阁的机会。

期间,福克斯伯爵他们唯一的一次组阁尝试,居然还被英王乔治三世以违反法律为由强行解散。

事实上,历经数百年的英国代议制已然发展得相当成熟。它不仅成功地限制了英王的专制独裁行径,还促使平民院(下院)与贵族院(上院)在权力上相互制衡。下院负责起草法案,上院进行审核,这种机制有效地防止了“下一个克伦威尔”式人物的出现。

福克斯伯爵,这位和威尔士亲王体型一样,圆脸胖嘟嘟、身材圆鼓鼓的老资格政治家,心里十分清楚自己与英王乔治三世之间那难以调和的矛盾。

基于此,他从没想过要谋求内阁首相的职位,能恢复外交大臣一职,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毕竟,要是乔治三世再度结束病休,回到白金汉宫,恐怕他连进入内阁的机会都没有。

事实上,福克斯伯爵内心更希望将眼前的王储殿下推上摄政王的位置。一旦这个目标达成,他和王储,这对伦敦有名的“放荡二人组”,就可以肆意挥霍大英帝国的公款,满足自己的私欲。

顺便提一下,福克斯伯爵的情人,伊丽莎白�9�9阿米斯德,同样也是威尔士亲王的众多情妇之一。没错,他们三人之间曾有过一段“大被同眠”的过往。

回溯到18世纪的欧洲,政治生态呈现出一幅错综复杂、乱象丛生的景象,宛如一团理不清的乱麻。

彼时,买官卖官就像一场公开透明的交易,只要你腰缠万贯且人脉广泛,便能轻而易举地谋得一官半职。那些怀揣着金钱与野心的人,堂而皇之地出入权贵府邸,用金钱敲开权力的大门,将官场变成了一场金钱与权力的交易市场。

偷税漏税更是权贵阶层心照不宣的敛财手段。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势,勾结税务官员,巧妙地篡改账目、隐瞒收入,将大量本应上缴国库的财富纳入自己的腰包。很多时候,法律在他们面前如同虚设,制裁更是遥不可及。

贪污腐化之风在官场中肆意蔓延,官员们公然收受贿赂,大到巨额的土地田庄,小到珍贵的黄金珠宝,只要能满足私欲,他们便来者不拒。公共资源被他们视为囊中之物,随意挪用、瓜分。

甚至在战时,走私敌国货物这种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也被包括福克斯伯爵在内的权贵们当作特殊福利,在暗中肆无忌惮地进行着。他们与走私团伙相互勾结,利用海上贸易的便利,将法国的商品偷运入境,获取暴利,全然不顾这会给英国的经济和安全带来怎样的威胁。

这些职务犯罪行为,虽遭人唾弃,为人所不齿,却在当时的社会中如同毒瘤一般,肆意生长,屡见不鲜,成为权贵阶层炫耀特权的象征。

然而,这些丑陋的行径始终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是见不得光的潜规则。一旦被曝光于阳光之下,必然会引发轩然大波,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干层浪。

所以,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波中,小威廉�9�9皮特的最大失误,便是被“暗中的政敌”抓住了致命的把柄。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各项交易,却没想到被幕后之人一一揭露。

更糟糕的是,每一笔交易的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金额以及涉及人员,都被原原本本地刊登出来,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成为了他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一击,继而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然而,令所有英国人,无论是忙碌于市井生活的普通民众,还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达官显贵,甚至包括潜伏在伦敦,代号为“英国工程师”的皮埃尔,都全然不知的是,这场看似普通的走私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毒酒行动”。

毫无疑问的,这个“毒酒行动”,出自法兰西第一执政之手。早在1795年下半年,在安德鲁顺利平定了旺代与布列塔尼叛乱,成功围歼登陆基伯龙半岛的贵族流亡军后,该计划就已经开始秘密运作了。

为了确保“毒酒计划”的顺利实施,军情局方面不仅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前后还耗时近五年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