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金融调查局(FIB)

经过这几日深入细致的调查,金融调查部的情报分析组确信:“走私红酒事件”并非一个单纯的走私案,而是阴谋者刻意栽赃,搅动本就不平静的英国政坛,主要目标直指帝国首相小威廉·皮特本人。

就在那个自称“正义警官”的爆料者,放弃《泰晤士报》,转向《观察家报》投稿的前一天,服务于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皮尔斯侍从,就突然不辞而别,甚至连个解释的纸条也没有留下。

这位侍从在首相官邸,为首相小威廉·皮特服务过10年,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对首相官邸的大小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与同僚们相处融洽。这样毫无征兆的离开,实在令人费解。

两天之后,皮尔斯被伦敦警察局的水警分部发现浮尸于泰晤士河上,这一消息在首相官邸和伦敦的政治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后,苏格兰场的法医反复鉴定,皮尔斯的死因与大走私商莫雷尔一样,都是服用了相同的毒药——一种毒芹的汁液。

警方调查显示皮尔斯未婚且无兄弟姐妹,远方亲属都在苏格兰,10年来一直都从未联系过。而外交部的情报部门也同样确信,首相官邸的侍从,没有与驻伦敦的各国外交官有过密切的联络。

但在数小时前,金融调查部的情报分析人员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皮尔斯侍从签收的红酒往来单据上,发现很多签名都是精心伪造的,且这些伪造签名居然存在了4、5年之久,这意味着幕后的阴谋者早在5年前,就开始布局谋划此事。

很快,所有的表面证据都指向首相官邸中,一个出生于法国的糕点厨师时,后者同样在两天前不辞而别。

这个糕点厨师平日里在官邸中负责制作甜点,看似普通,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无疑让他的嫌疑大增。

基于此,雷克斯下属的情报分析人员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他说:“综合各种因素,金融调查部一致认定:红酒走私案的主谋、爆料者与阴谋参与者应该来自法国,而且极有可能是布鲁斯领导的法国-军事情报局。

也唯有他们才拥有这般反侦察的技术手段,从容逃避我们的指纹辨别术。这种过于精细化的伪装,反而暴露了他们的存在。

不过很可惜,我们终究还是慢人一步,导致所有的嫌疑人不是意外死亡,就是下落不明。”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所谓的“指纹辨别术”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鉴定方式,源自安德鲁在任职巴黎警局期间的“大胆创新”。

大革-命时期的巴黎,依然是犯罪猖獗,间谍横行,社会治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身为政治部警长的安德鲁,随即将目光投向了人类独一无二的指纹,从中找到破解犯罪谜团的关键。

通过对指纹的收集、分析与比对,巴黎警方能够精准地锁定罪犯与间谍的身份,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不法之徒无处遁形。

凭借这一先进技术,巴黎警方成功抓捕了成百上干名重大罪犯与外国间谍,极大地遏制了犯罪活动的蔓延,成为安德鲁早期发展的重要业绩。

数年前,指纹辨别术跨越了英吉利海峡,流传到了海峡对岸的英国。然而,英国的司法体系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接受过程却充满了波折。英国法庭以证据的可靠性和法律的适用性为由,拒绝将指纹辨别术作为呈堂证供。

但另一方面,包括苏格兰场与金融调查局在内的情报人员,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指纹辨别术的巨大价值。于是,这些情报人员在私下里积极运用这种先进的刑侦手段。他们秘密组建专业的指纹分析团队,对收集到的指纹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比对。

此外,依照部下的工作汇报,雷克斯怀疑如今的内阁政府里面,极有可能潜伏着法国的高级间谍。尽管他坚信自己的判断,但到目前为止,手中没有任何确凿证据,仅仅是猜测。

出于谨慎,雷克斯没有直接将这一怀疑告诉即将病休的小威廉·皮特首相。他深知,一旦没有确凿证据就贸然行动,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政治风波,甚至危及病休中的首相,和英国政坛的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