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
林朝阳抬头,跟刘以鬯打了个招呼。
前段时间回燕京问庄重文文学奖颁奖,马烽提出请林朝阳帮个忙,要将香江的文学作品也拉到评奖体系当中来。
这听起来是好事,但具体到细节却不是件容易落实的事。
要评奖,作品的评审标准要不要统一?是跟内地的文学作品一起评审,还是单独评奖?评委也是个问题,是以内地评委会为主,还是再拉个队伍?
问题很多,不过好处也不少。
只要评奖办好了,以后照葫芦画瓢,不仅可以扩大庄重文文学奖在香江的影响力,还可以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力铺向海外。
听林朝阳陈述完文协方面的思路,刘以鬯眉头紧蹙,沉吟不语。
“这件事……可没那么好办。”半晌后,他才说了这么一句,“我主要是担心有人ZZ上做文章,有心抹黑。”
林朝阳轻轻点头,刘以鬯的顾忌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的中国可不是后世的中国,周边各个小弟的幺蛾子多了去了,上个月湾岛政客才刚整了一出大戏。
“困难必然是很大的,这一点我也知道。不过既然文协方面有这个心,这又确确实实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
他说着话,将几块带着包装的方糖摆在桌面上,星罗棋布。
“老刘,我们不妨以大一点的格局来看问题。我们在香江,经常会谈到华语文学,何谓华语文学?
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两an三地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了广大东南亚国家使用中文写作的同胞。
若论人口,我们的人口总计超过12亿,是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一族群。
可是华语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呢?”
刘以鬯没有说话,只是愣愣的看着桌上的方糖。
这个时候,林朝阳用手指灵巧的将散落的糖块都拨弄到一起。
“我们现在不谈什么地位、影响力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谈评奖本身,现在我们的华语文学缺少一个重要的文学奖项。
纵观湾岛的七十年代、内地的八十年代,你没办法否认,文学评奖对于推动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是有着极大帮助的。
东南亚地区碍于社会结构,根本不可能搞这种大的评奖活动,香江又太小。
看来看去,由内地来做是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
林朝阳的手指虚点在那被聚到一起的方糖上,“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的推动华语文学的发展。”
听到这里,刘以鬯好奇的问:“那具体是怎么个章程呢?”
“先在《香江文学》做个试点,由你们来提名,评委会评选。”
“那是与内地的作品一同参评吗?”
“一同参评。”
刘以鬯犹豫着说道:“我一时不能回答你,要讨论讨论才行。”
林朝阳说,“这是自然。这样,你们杂志社内部先沟通一下,如果觉得可以尝试,再去燕京一趟,跟文协和评委会商量商量细节。”
刘以鬯问:“你不参与吗?”
“评奖的事我早就不管了。”
林朝阳说的不是托词,评奖的事他确实早就不管了。
这回若不是文协的面子,他也不打算参与这件事,毕竟将庄重文文学奖搞成华语文学奖项,可不仅仅是文学层面的事,他也只能是尽力帮个忙。
时间一晃奔向11月,陈凯戈从燕京传来消息,说陈怀恺去世了。
怎么着也算是老朋友,林朝阳和陶玉书特地回燕京吊唁了一番。
参加完葬礼,陶玉书便去了美国,她这次去是为了接触美国的院线方。
今年年中林氏影业引入索尼影业,获得了一笔5亿美元的投资,这笔钱陶玉书是打算用在院线收购上的。
Reagan政府以来,美国对于大型电影公司重新涉足院线业务的管控越来越松,政策上已经没有任何阻碍。
院线作为电影行业获利的终端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齐备,陶玉书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林朝阳则选择留在了燕京,他的新书还在创作中,这回回京就当是采风了。
石景山,军区大院。
杜若林滔滔不绝的跟林朝阳讲述着他年轻时的英雄事迹,说到激动处唾沫横飞,声若洪钟,一点也不像快八十岁的人。
“这事你得给我写一笔,我那老同学死得惨,当时要不是他,我人就没了。”
杜若林讲着他年轻时参加爱国运动时的惊险遭遇,要求林朝阳把他的经历给写进书里。
“再加下去,这小说都快成您老的自传了。”林朝阳吐槽道。
闻言,杜若林眼睛瞪得像铜铃,“胡说八道!我才提了几件事?怎么就成自传了?”
“您说呢……”
林朝阳掰着指头数了半天,最后说道:“要不说杜峰管您叫爸呢,当年我写《高山下的花环》,他也是这么干的。”
“放屁!”林朝阳一提起杜峰,杜若林顿时怒气冲天,恼羞成怒道:“不写拉倒,想写我这事的人多了去了。叶永烈知道不?去年还特地来拜访我,我都没答应。”
叶永烈是科普作家,最知名的作品是《小灵通漫游未来》,不过在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创作方向转向了纪实文学。
近年来以写知名人物、高层人物、历史传记为主,人称“旧闻记者”。
“你看你,急什么眼啊!”
人岁数一大,就成了老小孩儿,林朝阳只得安慰杜若林两句。
两人正说着话,林朝阳就见警卫员小宋站在客厅的通道处,一脸纠结。
林朝阳正要问他有什么事,祁红英走了过来,将小宋支开了。
“老杜!”祁红英叫了一声。
“干嘛?”杜若林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他正打算继续给林朝阳科普自己的英雄史呢。
“杜峰回燕京了,等会儿到家。”
祁红英的话刚说完,杜若林猛然回头,怒气冲冲道:“他回来干什么?”
“孩子都生两个月了,咱们还没见过呢。”
提到孩子,杜若林的愤怒似乎平息了几分。
林朝阳正打算偷偷跑路,却被杜若林叫住了,“去哪?”
“您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我就别在这碍眼了。”
“说的好像你没见过一样,待着吧。”林朝阳还是留了下来。
杜若林提到杜峰这么生气的原因,是在于去年杜峰结了婚之后就拿了香江身份,连孩子都是在香江出生的,也没跟杜若林商量过。
让老杜感觉自己这个一家之主的尊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当然了,后面这是林朝阳的猜测。
过了大半个小时,杜峰带着老婆孩子出现在军区大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