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一位叫李明的肺癌患者在论坛发文:“看完《我不是药神》,我哭得不能自己。片中的很多场景,我都经历过。每个月四万多的药费,几乎压垮了我们全家。我们真的需要更多关注。”

这条篇文章很快得到了大量转发和评论,引发了广泛讨论。

与此同时,一些医疗专家也开始就电影中涉及的问题发表看法。

著名医学专家张医生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我不是药神》揭示了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罕见病治疗方面。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让更多患者能够用得起药、看得起病。”

电影中的“印度仿制药”话题也引发了热议。

有人支持引进低价仿制药,认为这能帮助更多患者。

也有人担心仿制药的质量问题,认为应该通过其他方式降低药品价格。

面对纷繁复杂的讨论,药品局发表了一份声明:“我们注意到了《我不是药神》引发的社会讨论。对于公众关心的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我们将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就在舆论达到高潮的时候,一则新闻再次引爆了话题。

一家跨国制药公司宣布,将大幅降低一种肺癌靶向药物在中国的价格,从每月2万多元降至7000元左右。

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新一轮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我不是药神》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制药公司的营销策略。